1. <span id="hzdcg"></span>

    2. <span id="hzdcg"></span>
        <optgroup id="hzdcg"><li id="hzdcg"></li></optgroup>
        <track id="hzdcg"><em id="hzdcg"></em></track>

        語言切換
        關于我們 西安欣創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是陜西省政府和西安市政府重點扶持的電子科技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從事電磁信號探測及模擬、衛星通信及導航等專業領域的產品總體論證、研制生產和工程建設。 
        公司成立于2009年,總部位于西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設北京、成都、洛陽辦事處,注冊資本3077萬元,現有員工120余人,其中研發人員90余人(高級職稱30余人)。公司是“國家高新企業”,擁有數十項專利,具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北斗導航服務資質證書等。
        企業文化:以人文本,用心創芯,一顆完美的心來自于多顆心的包容與融合。 企業價值觀:正直、勤奮、擔當,謙卑、包容、融合 企業精神:團結、拼搏、創新
        產品及應用
      1. 衛星通訊及導航
      2. 電磁環境探測產品
      3. 無線信號模擬產品
      4. 軟件無線電收發平臺
      5. 查看更多
        • XCCZ-GNSM-001型北斗一體機是由西安欣創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研制的多用途北斗終端,用戶可利用該產品實現北斗/GPS定位、短報文通信等功能。同時該設備也適用于漁業、車輛、氣象、林業、水利等領域。
        • XCC621A 四通道高精度多模衛星導航寬帶射頻芯片概述       XCC621A 是一款高度集成的高精度多模衛星導航四通道寬帶射頻芯片,通道一、二、三為三路相同的接收通道,通道采用零中頻架構,射頻輸入范圍1.16GHz~1.62GHz,最大中頻帶寬80MHz,可對北斗、GPS、伽利略和GLONASS等全部衛星導航信號同時完成接收、下變頻、放大、模數轉換等處理。通道四為窄帶通道,可用于衛星定位增強信號的接收。XCC621A 具有低功耗、高集成度等特點,芯片集成了四路獨立的信號接收通道,四個含有壓控振蕩器的小數分頻鎖相環,一個采樣時鐘產生電路及通用串行控制接口(SPI)等。傳統高精度導航應用終端中,通常需要采用多顆窄帶射頻接收芯片,采用XCC621A方案,一顆即可替代原有多顆芯片完成的工作,在成本、面積(體積)和功耗等多方面較原方案都有顯著的優勢。應用衛星導航高精度衛星導航L波段增強信號接收主要特點高集成度、低功耗通道一、二、三采用零中頻架構支持寬帶射頻輸入(1.16GHz~1.62GHz)濾波器帶寬可配置(20MHz~80MHz)支持模擬差分信號輸出或4位數字信號輸出模擬差分信號最大輸出幅度(Vpp)1V通道四實現衛星定位增強信號的接收集成采樣時鐘產生電路輸出頻率可配置(20MHz~120MHz)參考時鐘頻率10MHz~40MHz可選集成ΣΔ小數分頻鎖相環集成壓控振蕩器提供標準SPI通信接口四通道默認工作電流200mA,1.8V電源電壓供電QFN80L,9mm×9mm 塑封
        • XCT3型北斗車載機可接收RNSS 體制下的BD2 導航信號和GPS 導航信號以及RDSS 體制下的導航信號,實現BD2 和GPS 系統的連續實時導航、定位、測速以及報文通信和位置報告功能,具有雙頻、廣域差分定位能力。本機功耗低、體積小,按標準化設計,滿足車載方式使用。該產品采用主機單元一體化設計,采用機械或磁吸方式固定在車外,安裝快捷。顯示單元采用7 寸液晶觸摸屏,人機交互方便。
        • 一款四頻航空天線,支持北斗二代B3/B1、GPS L1和GLONASS L1衛星信號的接收,具有良好的全向性方向圖和低仰角增益,性能穩定,端口隔離良好,廣泛應用于各種特種設備,同時可根據客戶要求定制。
        • 高動態寬角度數字多波束相控陣天線是我司研制的一款波束可掃描控制的數字多波束陣列天線。其特點是在俯仰面內具有余割賦形設計,距離探測方面實現最大的收發性能;方位面寬角度多陣列設計,實現寬的方位面探測掃描角度;通過配置數字多波束收發裝置,使其在方位面具有筆形波束;工作效率高,體積小、重量輕、易集成共形。
        • 超寬帶陣列天線是我司研制的一款采用寬帶Vivaldi天線單元形式的平面陣列天線。其特點是具有超寬頻帶特性(工作帶寬可達到10倍頻程),指數錐削槽(Vivaldi)形式的天線適用于緊耦合陣列,單元之間的緊耦合類似滿足Wheeler提出的電流片模型,具有超寬帶特性及適用寬角度掃描特性,特別適用于波束掃描陣列天線,天線掃描后有源駐波不會迅速提高;Vivaldi天線單元加工簡易,適合批量生產,單元具有開放的調試點,天線匹配調試方便。在寬頻帶及大角度波速掃描性能的相控陣天線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 全空域車載相控陣動中通可同時對多個目標開展通訊等工作。在導航方面廣泛應用。
        • 功率放大器模塊是我司研制的一款高功率、高效率、高線性產品。其特點是將射頻小信號放大到額定功率,并按要求實現基本電性能指標,例如增益、輸出功率、功率平坦度,同時要滿足一定的帶外輻射和抑制度的要求。在各類無線通訊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
        • 模擬信號樣式有常規脈沖、頻率捷變(脈間捷變、脈組捷變)、頻率分集、脈沖壓縮(線性調頻、非線性調頻、相位編碼)、變重頻(重頻抖動、重頻參差)、相位編碼+頻率編碼等;掃描角度可覆蓋方位±180°,俯仰0°~90°范圍。
      6. 我們的優勢 完善的管理體制,專業的研發團隊和量身定制的售后服務保障
        企業文化 以人文本,用心創芯, 一顆完美的心來自于多顆心的包容與融合
        企業文化 以人文本,用心創芯,一顆完美的心來自于多顆心的包容與融合
        企業價值觀 正直、勤奮、擔當,謙卑、 包容、融合
        企業價值觀 正直、勤奮、擔當,謙卑、包容、融合
        企業精神 團結、拼搏、創新
        企業精神 團結、拼搏、創新
        發展歷程 2009年3月19日 西安欣創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成立
        發展歷程 2009年3月19日西安欣創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00萬元
        • 2019 21 Mar
          DARPA瞄準電磁頻譜優勢開展研究
          據“國際電子戰”3月20日報道:DARPA瞄準電磁頻譜優勢開展研究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微系統技術辦公室(MTO)最近發布公告,希望對“當前正在進行或已發布征詢的項目所沒有涉及的專題提出革命性的研究思路?!盡TO確定了三個目標領域:1)電子學:應對摩爾定律的制約;2)頻譜:利用敏捷性和自主性增強己方優勢;3)傳感器:國防部去中心化的傳感器。這些領域為探索新型創造性技術提供了重大機遇。MTO有意為將這些領域的新興以及現有技術轉化為國防用途(包括將這些技術集成到目前的防御系統中)提供資助。在“電子學:應對摩爾定律的制約”領域,MTO啟動了“電子復興動議(ERI)”,以推動微電子領域的創新,“應對長期以來預見到的摩爾定律的發展制約,以及設計成本飆升和地緣政治復雜性帶來的影響”。具體說,該動議旨在利用創新性的電路材料與集成、架構及設計方法研制專用電路,使美國國防部和商業部門都受益。研究領域包括加快電路開發進度、降低成本、替代傳統架構、對不同材料進行異構集成、開發具有內置信任保護功能的電路,以及有望為軍事系統帶來優異性能的其他技術。在“頻譜:利用靈活性和自主性增強己方優勢”領域,電磁頻譜正在成為現代戰爭中新的獨立作戰域。MTO表示,這一現實“使我們能擺脫國防部傳統上復雜、昂貴、部署緩慢且容易受到攻擊的頻譜系統設計方法,并且不再需要人工分配專用頻段,轉而投資具有新型感知模式、性能更優、成本更低的戰術傳感器”。研究領域包括:射頻、光學和其他具有低信號特征的傳感器硬件,這些硬件能提供可靠的寬帶連接,靈活性極大,同時有利于快速開發部署復雜的電磁系統。在“傳感器:國防部去中心化的傳感器”領域,MTO正聚集于大量的異構傳感器陣列及其網絡化操作,開發使未來作戰人員能使用體積更小、功能更強的傳感器,并且從這些傳感器搜集的信息中提取有用情報的技術。研究領域包括:在GPS拒止環境中感知位置的定位、導航與授時(PNT)系統;補充或取代射頻功能的光電/紅外傳感器;利用光學頻率提高系統性能的光子系統;原子物理學;以及在嵌入式軍事應用中提供學習和復雜計算的低功耗硬件架構。感興趣的專題包括:原子物理、芯片級傳感器、下一代人工智能計算架構與算法、光電/紅外技術、冷原子微系統組件技術、低功耗電子器件、先進微電子材料、定向能微系統、非硅電子器件、新型光子器件和量子器件。(編譯自互聯網)
        • 2019 17 May
          硬核貝佐斯,世界首富的航天夢再放大招
          硬核貝佐斯,世界首富的航天夢再放大招來源 | 太空精釀的空間站(spacebrewer)作者 | 太空精釀亞馬遜老板貝佐斯是現今世界首富,用富可敵國形容毫不為過。他的航天夢同樣驚人,藍色起源起點高、技術過硬、一直在憋各種大招,最近發布了月球登陸器藍色月亮!SpaceX拉10億美元投資都很艱難,而貝佐斯每年都往藍色起源投入10億美元以上。小時候有航天夢想的人,長大有錢了第一時間去搞航天,不可思議。人類登月總共有四種方案:1. 直接降落月球。這種方式采用直來直往的技術路線,一枚超重火箭將飛船直接送出地球后,飛船能直接整體降落月球表面并返回,完全沒有太空中交會對接過程。它的質量會很大,人類遠沒有能力做出足夠強的火箭。2. 月球表面集合。這種方式分兩次任務進行,第一次任務發射將攜帶大量燃料的無人探測器送上月球表面,第二次任務將載人飛船送到附近,然后將火箭燃料從無人探測器轉移到載人飛船后返回。它的優點在于可以降低對飛船質量的要求,也就是運載火箭發射能力的要求。但兩次著陸月球且位置極其靠近,難度極大,極度危險。3. 地球軌道集合。通過數次小型火箭發射,將一系列飛船模塊送到地球軌道附近組裝成整體飛船,后續飛船可以直抵月球并降落,完成任務后再整體起飛返回地球。這種方案對單次運載火箭發射能力的要求最低,甚至無需使用土星五號級別的重型火箭。但總體上多次任務和彼此交互對接帶來的風險并不低,難度也不小。4. 月球軌道集合。飛船將被整體送到月球軌道,期間登月模塊和軌道艙將分離,登月模塊著陸月球后其載人部分將返回月球軌道與軌道艙再次對接,進而返回地球。這是人類實踐過的,阿波羅登月完成了6次著陸任務的壯舉,還有阿波羅13的極限救援,阿波羅10的完整測試?;鸺矫?,并不是問題。美國航天發射能力將在10年內達到歷史巔峰,單獨有登月能力、比肩曾經土星五號的,就有NASA的SLS、SpaceX的BFR、藍色起源的新阿姆斯特朗/new Armstrong。低一檔次的還有藍色起源的新格倫、SpaceX的獵鷹重型、ULA的火神Vulcan和現役的德爾塔4重型等。飛船方面,筆者用收藏的阿波羅模型簡單講解下,一個全套登月飛船是下面這個樣子。它實際上是兩個部分,左邊是推進/服務艙和指令艙,右邊是登月模塊。完全分開來是這樣的,左一服務艙美國打算跟歐洲ATV飛船合作,左二有獵戶座飛船。但右邊的兩個,登陸月球表面的上升級和下降級部分,美國目前沒有能力,NASA并沒有研究,或者是還沒開始。這次貝佐斯展示的藍色月球,就是右一這個部分,登月模塊下降級,可謂是個大招。所以才會讓所有人非常意外,簡直大跌眼鏡。它的厲害之處在于:1、使用液氧液氫燃料,這是個重大技術突破。液氧液氫是人類現在使用的比沖/效率最高燃料,但它的缺點在于液氧液氫溫差過大、極容易泄漏存儲時間短、液氫占體積過大,極難使用。因而各種長期的深空探測任務都會選擇四氧化二氮/聯胺這類燃料。例如阿波羅登月下降級就是TRW公司設計的這種發動機。對了,TRW的頂級火箭專家湯姆·穆勒,就是SpaceX負責火箭和發動機技術的大boss/CTO,他是站在馬斯克背后的男人。大家都認為使用液氧液氫的難度極大,但藍色起源說沒問題,計劃推出BE-7發動機,專門干這個事情,2024年去月球,和NASA官方宣布登月的時間一致。如果能實現,人類航天工程史上的奇跡之一。2、降落月球后,本身就是個超級實驗平臺,能與地球通信、做各種月球表面實驗等。3、它本身功能極為強大,擴展空間充滿想象力。推進能力毫無疑問很強,這意味著很強的機動性。同時它本身也是個運載器,可以在登月過程中釋放各種載荷/衛星,在月球表面最多可運送4.5噸有效載荷,這是個驚人的數據。超過洛克希德馬丁的1.1噸左右??梢赃\送多個巡視器抵達月球表面,通過吊車系統放下??梢赃\送人類用月球巡視車。下一步只需一個上升級,就能實現載人登月任務。但上升級難度要比下降級難度低很多,這顯然不是個問題,它的升級版可以實現這個功能。我一直很看好貝佐斯,有錢,真的是爆有錢,資產上千億美元的世界首富,富可敵國。藍色起源不要其他股份投資,就燒他自己的錢。馬斯克能拉到10億美元投資都是奇跡,而貝佐斯自己每年都往藍色起源投10億美元以上,都是他從亞馬遜賺的錢。另一方面,他真心超級熱愛航天,所有的火箭都致敬NASA著名宇航員。也說明NASA的科普真是好啊,小時候有航天夢想的人,長大了有錢了第一時間去搞航天。由于有錢,從來不考慮先盈利,而是穩扎穩打走技術,BE1到BE4發動機都很厲害。新謝帕德火箭,早在SpaceX獵鷹火箭之前就實現了一級回收。燃料可是液氧液氫,最難的那種?,F在,BE4發動機還沒成型,就被ULA/NASA欽點作為Vulcan重型火箭“御用”,美國軍方最新一代XS-1無人空天戰機指定發動機供應商。貝佐斯是厚積薄發那種人,藍色起源到底多大潛力發展成什么樣,沒人知道。估計就和上世紀末互聯網泡沫爆發時不為人知的亞馬遜一樣,誰都沒想到竟然混到今天這份天地。反正前段時間貝佐斯鬧離婚,藍色起源的股份可是悉數自己留下,不能給老婆。要多少錢可以商量,這個不行。商業航天百花齊放的時代,商業資本和大佬們用興趣搞航天,真挺好的。
        • 2019 21 June
          周建平談中國空間站 | 曾被拒之門外,如今敞開大門
          周建平談中國空間站 | 曾被拒之門外,如今敞開大門來源 | 中國載人航天(zairenhangtian)6月12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聯合對外公布,來自17個國家、23個實體的9個項目成功入選中國空間站第一批科學實驗項目,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通過聯合國進行的大規模國際合作。9個項目將圍繞長期太空飛行人類的健康、微重力條件下流體物理和燃燒規律、宇宙觀測、新型材料等方面展開。此次合作項目國際評審專家組組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在接受采訪時,講述了中國空間站向世界開放的幕后故事。                                                     (來源 | 央視新聞)首批項目怎么入選?免費嗎?2018年5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面向聯合國各成員國聯合發布合作機會公告,邀請各成員國參與圍繞中國空間站的空間科學應用,共收到來自27個國家的42個項目建議書。經項目評估選拔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確認,共有18個項目建議書通過初選審查。2019年6月10日至11日,項目評估選拔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確認,太空腫瘤、星云氣體的光譜研究等9個項目成功入選。中國空間站將為項目申請方提供免費的上行發射和空間站運行機會,以及測控、回收等保障性服務支持。研發經費則需要由項目申請方自行承擔。關于入選項目免費利用中國空間站開展科學實驗,周建平講到,我們成果可以共享,比如說科學實驗的數據成果可以共享,這是一種互利的合作,因為科學研究很多面向重要的科學問題,并非面向商業目的。比如一個歐洲團隊提的生命科學實驗,就是研究在太空條件下,健康人正常的和異常的腫瘤細胞,在太空環境下面生長的機制,這是關系到人類健康,特別是太空中的健康的一個重大的問題。在介紹項目遴選時的考慮因素時,周建平這樣介紹道,選拔時沒有限制入選項目的數量,但是我們有要求和標準。主要第一輪考慮項目建議書的科學價值和工程可行性。有的是項目很好,但條件不具備,比如有的載荷體積太大,或者不需要在太空去做實驗,在地面做就可以。太空畢竟是很珍貴的資源。這是一種必要性的問題,也有可行性的問題。周建平總師接受央視《面對面》采訪曾被拒之門外,如今敞開大門上世紀90年代,以美國、俄羅斯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歐空局等共16個國家參與研制國際空間站。在籌劃建設時,中國曾經申請加入,但被拒之門外。在回顧起這段往事時,周建平說道,“國際空間站”中國沒有參與,不是中國的因素,中國是非常愿意參與國際合作的。但實際上美國這樣的國家,在航天技術領域從來都對中國采取的是不允許合作的態度。那個時候中國的航天技術和現在比也有較大的差距,中國獨立的發展載人航天,有中國自己的考慮,我們必須掌握技術,走獨立自主發展的道路,才能真正的掌握技術,你要有實力,你在國際合作中你才有話語權?;仡櫘斈瓯痪苤T外,現在卻早早就把大門敞開,周建平是這樣解釋的,我們不應該參照它那樣的價值觀標準去做。中國發展載人航天技術,發展載人航天事業,有非常明確的目標,我們要和平利用太空,我們要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這次去選項目的時候我們沒有排斥任何國家,也沒有限定任何范圍。有美國團隊參與申報的項目,最終沒選上,也是完全就是從科學價值、從這個技術的考量來評審的,項目沒達到我們要求的標準。中國空間站可能是未來世界唯一空間站未來,中國載人航天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開展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歡迎更多伙伴加入中國載人航天合作的“朋友圈”,與世界各國分享中國載人航天發展成果??梢灶A見的是,如果國際空間站不延長使用壽命,很可能在2024年退役。也就是說,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空間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空間站。周建平表示,那個時候資源會更寶貴,科學家可以選擇的機會會更少。我們建這個空間站就是為了科學研究和應用,通過這次合作,我們的影響會逐漸變大,會有更多科學家參加我們空間站的科學研究工作。大家能夠充分共享知識、共享技術、共享科學研究成果、更高效利用有限的資金,這本來就是人類文明共同的財富。未來,我們以后也會給國外培養航天員,目前有很多國家也表達了這方面的愿望。
        • 2019 19 Aug
          倒計時一年 !2020全球探火任務權威解析
          倒計時一年 !2020全球探火任務權威解析來源 | 火星學會NASA生命搜尋漫游者2020將于明年升空明年夏天,火星探測進程將會有極大的飛躍。地球和這顆紅色行星之間每26個月有一次交匯,每次交匯可以維持幾周。下一個交匯時間將于2020年7月中旬來到,而這四個大型任務將充分利用這次契機達成目標。NASA研制的的汽車大小的火星漫游者2020計劃在7月17日發射。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歐洲和俄羅斯的ExoMars漫游者號將于8天后發射升空。該漫游者以著名科學家羅莎琳德·富蘭克林的名字命名。這兩艘飛船都將于2021年2月著陸,尋找火星生命的跡象,并執行各種其他任務。例如,火星漫游者2020的任務會包括采集火星上的樣本,以備將來返回地球后可以研究從二氧化碳為主的火星大氣中產生氧氣的新技術——這些設備將對探索這顆紅色星球非常有用。采用火星大氣(主要為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甲烷和氧的反應結構火星漫游者2020還將搭載一架小型直升機偵察器,這有可能為未來大規模的航空紅色行星探測奠定基礎。同時,中國還計劃通過火星全球遙感衛星和小型漫游者任務(也稱為HX-1),在2020年年中達到發射窗口。據SpaceNews 5月報道,正如其名字所暗示的那樣,這項工作將包括一個軌道飛行器和一個漫游者,兩者將攜帶13個科學儀器。太陽能漫游者將重530磅(240公斤)。這大約是中國“玉兔”號探月車的兩倍,其中兩艘分別在2013年12月和2019年1月登陸月球,執行“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任務。(嫦娥四號首次在月球神秘的背面實現了軟著陸。)HX-1將是中國第二次嘗試火星任務。2011年11月,中國的“螢火1號”軌道飛行器搭載了俄羅斯的“福布斯-格朗特”采樣返回任務。但是,“福布斯-格朗特”號從未離開地球軌道,2012年1月,“福布斯-格朗特”號和“螢火-1”號宇宙飛船在地球大氣層中燒毀。2020年的第四次火星探測任務會由另一個火星探索信任: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完成的。阿聯酋的“希望火星”計劃,也被稱為“阿聯酋火星計劃”,將于2021年初,即阿聯酋成立50周年之際,搭乘H-IIA火箭從日本起飛,抵達火星。阿聯酋海灣新聞周二(7月24日)報道,該任務“旨在收集火星氣象層的信息,并研究火星大氣上層氫和氧氣體(水的兩種主要成分)流失的原因”。這些新來者將使火星的機器人數量達到兩位數。目前火星表面上有兩艘可操作的航天器(NASA的好奇號火星車和洞察號著陸器)和六艘環繞火星的軌道器(NASA的MAVEN號、火星奧德賽號和火星勘測軌道器;歐洲的火星快車和歐洲-俄羅斯的ExoMars跟蹤氣體軌道器;以及印度的火星軌道飛行器任務。
        • 2019 26 Sept
          鬧“烏龍”的量子霸權 何以攪動一池春水
          鬧“烏龍”的量子霸權 何以攪動一池春水來源:科技日報  圖片除注明外均來自網絡編輯:陳可軒(實習)審核:管晶晶量子霸權真的實現了嗎?答案就像那只薛定諤的貓,令人捉摸不透。據外媒報道,谷歌研發團隊日前在一篇論文中稱,他們首次展示了量子霸權。不過這篇刊發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上的論文,隨后又被刪除了。無論有沒有實現,量子霸權都像一位重量級神秘嘉賓,注定在出場之前就吊足大家的胃口。3分20秒 VS 1萬年這當然與量子霸權本身的重要意義有關?!傲孔影詸嗦犉饋碛悬c霸道,它的真實意思是量子計算機達到超越經典大型計算機的臨界點,這個超越不是超越一倍、兩倍,而是經典計算機無法達到的一個目標?!敝袊茖W技術大學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韓正甫教授說。據外媒報道,谷歌在已撤掉的論文中透露,其量子處理器在3分20秒內所執行的任務,今天最先進的超級計算機需要花費大約1萬年時間去計算。谷歌科研團隊表示,這場實驗“標志著一個唯獨可在量子處理器上執行的計算”。被刪除的論文這篇論文內容是否屬實,我們暫時按下不表。倒是可以先說說,量子計算機為何具有這么強大的潛力?“量子計算機和經典計算機的底層運行模式大不相同?!敝锌圃何锢硌芯克芯繂T、固態量子信息與計算實驗室主任范桁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范桁介紹,經典計算機的最基本單元是由0和1組成的比特,而量子計算機的底層運行模式符合量子力學,它的最基本單元是量子比特。這時0和1不再是單純的0和1,它可以既是0,又是1。量子比特的魅力在于,每增加一個量子比特,經典計算機模擬需要成倍的資源,比如存儲和運行時間。韓正甫告訴記者,在這些報道中量子比特數就是量子計算機處理問題的邏輯門的數量。量子比特的增加對應量子計算機計算速度的指數增加。比如51個量子比特和53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相比,計算速度的差別可以看成是2的51次方和2的53次方之比。猶如萊特兄弟首次飛行量子計算領域對于實現量子霸權翹首以盼多時。那么,假如真的實現了量子霸權又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量子計算機真的能夠解決一些現實問題了。至少可以相信,量子計算機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160;韓正甫回答說。韓正甫介紹,盡管量子計算機的研究已持續多年,而且已有不少進展,但關于量子計算機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有人認為量子計算機僅僅是個概念,在現實中無法實現。如果真的實現量子霸權,那么將平息很多相關爭論,之后要做的就是推動量子計算機走向實用。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量子計算領域專家威爾·奧利弗則把實現量子霸權比作萊特兄弟實現首次飛行。他表示,這將給量子計算領域研究注入更多動力,幫助量子計算機更快地發揮其潛能。但實現量子霸權并不代表量子計算機已全面超越經典計算機?!澳壳罢麄€量子計算機體系還未完全確定,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F在量子計算機的研發仍處于競爭的早期階段,也就是實驗室競爭階段?!?#160;韓正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談到量子計算機研發所面臨的核心難題,韓正甫舉例說,量子計算機每增加一個量子比特,所有量子比特之間都需要存在糾纏關系,因此量子比特數量的增加本身就具有難度。更具挑戰的是提升量子比特運行的精度和可靠性——這些方面僅靠技術上的優化遠遠不夠,它們呼喚理論上的突破。即便長遠來看,量子計算機也不會完全取代經典計算機?!傲孔佑嬎銠C對經典計算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量子計算機并不能包治百病。對于有些問題,量子計算機處理起來十分強大,對于另外一些問題,經典計算機處理得更好,將來它們是互相補充的關系?!狈惰煺f。
        • 2019 13 Nov
          星鏈組網邁出重要一步,SpaceX要成為最大衛星運營商
          星鏈組網邁出重要一步,SpaceX要成為最大衛星運營商11月11日美國SpaceX公司使用獵鷹九號火箭進行星鏈系統建設的第二次發射,這次發射火箭和衛星都有不少的看點,星鏈系統的建設也邁出了重要一步,開始進入密集組網階段。預計明年夏天星鏈就能覆蓋中低緯度地區,2021年正式初步提供全球互聯網接入服務,SpaceX公司將憑借星鏈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通信衛星和衛星運行商。獵鷹火箭發射亮點多雙11的星鏈發射又是一箭六十星的發射盛宴,獵鷹九號火箭的大運力結合星鏈衛星獨特的無適配器發射方式,造就了廉價高效的星鏈衛星發射能力。SpaceX公司的競爭對手OneWeb公司購買聯盟號火箭發射衛星,首發一次才打了6顆衛星,只有星鏈一次發射的1/10,而OneWeb批量購買的聯盟號火箭發射價,也不過是和獵鷹九號火箭標價差不多,即使是將來的發射也只是一箭三十星,仍然有一倍的差距。獵鷹九號火箭對外報價比如發射IXPE探測器已經降低到4200萬美元,而網站報價還是萬年不變的6200萬美元,發射星鏈是火箭自產自銷,顯然報價還能更便宜。雙11的星鏈發射中,獵鷹火箭首次使用四手火箭,這枚編號B1048.4的火箭已經發射了3次,星鏈任務是它的第4次發射,復用次數的增加顯然會進一步攤薄獵鷹九號火箭的發射成本,拉開和其他運載火箭的性價比差距,這對競爭對手尤其是OneWeb來說真是壞消息。馬斯克曾提到獵鷹九號火箭發射利潤能有30%,很容易推算出一次性發射時成本約4300萬,他還提到火箭成本中第一級占了70%,考慮到發射場和測控成本很低,火箭第一級造價不會超過3000萬美元?;鸺诙壷貜褪褂么鷥r太大,但整流罩復用卻并非天方夜譚,馬斯克曾說獵鷹火箭整流罩要花約600萬美元,一直試圖回收復用整流罩。經過多次失敗后,獵鷹重型火箭發射任務中已經成功回收過整流罩!這次星鏈發射任務中就使用了Arabsat-6A任務中回收的整流罩,實現整流罩的重復使用。另外,SpaceX公司以前只有一艘Ms. Tree回收船,只能回收一瓣整流罩,現在又增加了一艘Ms. Chief回收船,可惜原定兩位“女士”出動回收整流罩的行動取消。如果未來整流罩回收也能常態化,那獵鷹火箭的成本還能繼續降低,讓火箭更具競爭力。相比四手火箭的亮點和整流罩重復使用的挑戰,獵鷹九號火箭的海上降落回收已經毫無懸念了。這次發射任務火箭一級繼續回收成功,這是獵鷹一級火箭的第45次成功回收,對比其他國家都沒開始火箭回收試驗,小型垂直起降試驗器都沒幾個,這差距真是太大了。這里點名歐空局,你們說了那么久的Callisto什么時候開始飛???星鏈衛星強,組網進度快今年5月24日首次發射的是測試衛星,而本次雙11發射的星鏈衛星是正式版衛星,對于馬斯克和SpaceX公司來說,正式版并非終極版,星鏈衛星還是要繼續迭代升級,但正式版星鏈衛星的發射,畢竟掀開了星鏈組網發射的序幕,這將為建成初步提供互聯網服務的星鏈系統奠定堅實的基礎。星鏈衛星計劃使用Ku波段和Ka波段天線進行通信,更低軌道上的衛星還將使用V波段,不過5月24日發射的首批星鏈衛星并沒有Ka波段天線。11月11日發射的星鏈V1.0版衛星功能增加了Ka波段通信能力,不過星鏈最大的亮點星間激光鏈路仍然缺失,需要靠地面站鏈接其他衛星。馬斯克曾說第一批衛星沒有星間鏈路,當時很多人以為是獵鷹九號第一次發射的衛星,現在看明年初步建成的星鏈系統中,這一大批數百顆衛星恐怕都不會有星間鏈路了。盡管如此,哪怕是第一次發射的僅有Ku波段天線的星鏈也可以測試使用了。根據美國太空新聞網的報道,美國空軍已經使用C-12運輸機測試了星鏈終端,通信速度可達610兆!進一步的報道中,美國空軍還將使用AC-130炮艇機測試星鏈終端的接入能力,明年初還要在KC-135空中加油機上測試星鏈。如果星鏈表現出色滿足需求的話,美軍海量的陸??找苿酉到y,比如飛機尤其是無人機、軍艦以及陸基車輛,可能都會試用和使用物美價廉的星鏈接入互聯網,這將為馬斯克帶來一大筆豐厚的收入。世界其他國家姑且不論,美國民間對星鏈也有很大的需求。美國地廣人稀,普通的光纖和移動網架設成本高,筆者在推特上看到有人呼吁開放星鏈的試用測試,此人居住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帕默頓,這個小城2016年統計不過5277人,AT&T提供的互聯網接入質量慘不忍睹,3兆DSL實際下載速度0.21兆,這對多數中國網民來說幾乎是史前記憶了。星鏈能為終端用戶提供百兆帶寬的寬帶接入,這絕對是費效比更高的解決方案。何況星鏈能提供更小的通信延遲,更是能在從事高頻交易的金融大戶們中熱賣。軍民用市場看好,但是也要建的起來才行。SpaceX公司手握最便宜性價比最高的獵鷹九號火箭,星鏈衛星也精益求精追求廉價量產。馬斯克表示要發射約800顆衛星提供有實際意義的接入服務,經濟上做到盈利需要約1000顆衛星,后來他提供了更精確的數據,表示要發射6-8次建造一個初步提供服務的星鏈系統,再加6次發射覆蓋美國大部分地區,而24次發射能覆蓋全球主要區域。具體地說,明年颶風季節到來前打算發射6-8次,建立一個能提供初步服務的星鏈系統,利用美國東南部颶風襲擊帶來的(地面通信中斷)機遇,打出星鏈系統的名聲和市場,一舉奠定自己全球頭號互聯網通信星座的地位。值得一提的是,明年星鏈系統初步建成后,SpaceX公司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通信衛星運營商,也是最大的衛星運營機構。2021年星鏈系統在24次發射后將初步實現全球覆蓋,那時候SpaceX的全球最大衛星運營商的地位就更無可動搖了。原創: 張雪松 衛星與網絡
        • 2019 25 Dec
          特朗普簽署國防授權法案組建天軍 天軍建設近期需要完成的工作
          特朗普簽署國防授權法案組建天軍 天軍建設近期需要完成的工作美國總統特朗普12月20日簽署《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NDAA),標志著美國天軍(U.S. Space Force)正式成為美國的第六支武裝力量。美國防部長埃斯珀20日稱,空間已成為作戰域,“天軍的使命就是保持美國在該領域的優勢”。盡管美國天軍已經成立,組建工作將耗時數月甚至數年,預計2020年12月具備初始作戰能力。一、空軍需要完成的工作①空軍將空軍航天司令部(AFSPC)更名為美國天軍,AFSPC取消。②來自AFSPC約16000名軍人和文職人員將轉隸天軍(3400名軍官、6200名軍人,以及6400名文職人員),國會未批準增加新的人員。③AFSPC司令雷蒙德將擔任首位天軍作戰部長(即天軍參謀長),并于2020年12月前成為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④天軍作戰部(即天軍作戰部長辦公室)將在60天內組建完成,總人數約200人;近期將先由克林頓·克羅西耶少將領導的天軍規劃任務小組(40人)代行職責??肆_西耶領導的天軍規劃任務小組經過8個月的研究,已經向雷蒙德提交關于加速天軍組建的備忘錄,主要包括7點建議:AFSPC司令雷蒙德①將主要部署天軍部隊的原空軍基地改為天軍基地,科羅拉多的彼得森空軍基地將改名為彼得森天軍基地,施里弗空軍基地、巴克利空軍基地、帕瑞克空軍基地和范登堡空軍基地也可能改為天軍基地。②空軍部長盡快明確天軍作戰參謀長職責。③盡快明確空軍中的哪些部隊分配給天軍。④迅速組建天軍部隊,并授權他們立即佩戴天軍標志,從視覺上區分天軍部隊。⑤盡快任命負責航天采辦與集成的代理空軍部長助理。⑥盡快組建天軍司令部。⑦組建首個天軍采辦委員會。二、國會需要完成的工作①在2020年2月1日,制定一項綜合計劃,以確定天軍在2025財年之前的組織結構和預計的資金需求。②國防部必須在180天內向國會提交天軍的人事計劃,包括對軍人和文職人員如何進行補償與培訓。③國防部必須在180天內向國會提交如何將國家偵察辦公室、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和天軍等機構的航天能力進行整合的報告。三、采辦領域相關工作①NDAA新設負責航天采辦與集成的空軍部長助理,該職位需要參議院批準;他同時將負責空軍內部所有航天系統與項目的采辦。②NDAA新設天軍采辦委員會,該委員會將向空軍部長報告,成員來自天軍、空軍、國防部、國家偵察辦公室、航天司令部等。③航天采辦與集成部長助理將監督航天與導彈系統中心、太空快速能力辦公室、目前由國防部研究副部長負責的太空發展局(2022財年之前移交給天軍)。四、天軍的經費預算2020財年國會撥款4000萬美元用于天軍的運營和維護,低于申請的7240萬美元,但足以啟動相關工作。天軍大部分資金將由空軍預算轉移,2020財年主要包括:航天相關武器系統和作戰經費為93億美元,武器系統維持14億美元,司令部支持經費2.75億美元,教育和培訓約2630萬美元,總部支出9500萬美元。五、人員調整空軍部長芭蕾特將空軍人員轉移到天軍將是一個費力的過程,每位軍人必須自愿離開空軍獲得補償,必須重新任命;文職人員則不會受到影響,因為都將繼續在空軍部下工作。由于規模較小,天軍將繼續無限期地依靠空軍來提供支援和管理職能,但將擁有自己的征兵和訓練。天軍還將盡快建立自己的軍服、簡章、歌曲與軍種文化。盡管NDAA不允許將陸軍或海軍相關人員轉隸天軍,但空軍部長芭蕾特稱,最終上述部隊將加入天軍。巴雷特還希望國民警衛隊和預備役的相關部隊也納入天軍。來源 | 國防科技要聞(CDSTIC)                                                                                                                                                                                              作者 | 廖小剛
        • 2020 3 Mar
          美軍反無人機裝備技術發展概況
          美軍反無人機裝備技術發展概況無人機已快速滲透到各個領域,國家、非國家組織及個人都在廣泛使用無人機。無人機提供了高經濟性的情報、監視及偵察甚至是攻擊手段。同時,一些小的無人機由于體積小、特征信號弱、飛行高度低等因素,很難被傳統的防空系統探測到。鑒于此,美國國防部在2020財年計劃投資至少3.73億美元用于反無人機研發,以及至少2億美元用于反無人機裝備采購。2月12日,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發布《國防部反無人機系統》報告,向國會提供了美國反無人機裝備技術進展情況。一、反無人機技術概述反無人機技術可采用一系列方法對敵方或未授權的無人機進行探測。首先是針對無人機目標的視覺、熱、聲學等信號,分別采用光電、紅外或聲學傳感器進行探測;其次是采用雷達系統。但由于小型無人機的尺寸和信號特征有限,這些方法并不總是有效。還有一種方法是偵測用于無人機操控的無線信號,通常采用無線電頻率傳感器。上述這些方法可以綜合運用,以提供有效、層次化的無人機探測能力。無人機一旦被探測到,可采取措施擊毀或使其失效。電子戰干擾可阻礙無人機與其操作者之間的通信鏈接。既有重量僅5~10磅的便攜式干擾設施,也有重達數百磅、安裝在固定地點或車輛上的干擾設備。還可使用槍、網、定向能、傳統防空手段甚至經過訓練的鳥類等手段,對無人機進行捕獲或摧毀。美國國防部及各軍種正在研發和采購多種不同的反無人機技術,以構建強大可靠的反無人機能力。圖 1 美軍的便攜式反無人機裝備二、美空軍反無人機技術美空軍正在測試用于反無人機任務的定向能武器,包括高能微波和激光。例如,2019年10月,美空軍接收了一臺車載反無人機激光樣機——高能激光武器系統(HELWS),該系統將經歷為期一年的海外戰場試驗。HELWS可對敵方或未經授權的無人機進行識別,并在數秒內使其失效。該系統如果連接一個發電機,則可以幾乎不限次數地發射激光。根據美國空軍2016年的“小型無人機飛行規劃”(Small UAS Flight Plan),空軍還在尋求機載反無人機系統。三、美海軍反無人機技術2014年,美海軍在LPD-15“龐塞”號兩棲艦上部署了首部也是迄今唯一一部實用的定向能武器——激光武器系統(LaWS)。該系統是一型可用于反無人機任務的30KW激光樣機。美海軍還計劃到2021年在DDG-88“普雷布爾”上部署采用光學致盲手段干擾無人機傳感器的ODIN系統,以及采用60KW激光的HELIOS系統。這兩個系統都可對付無人機。此外,2019年3月,美海軍部還宣布其將與國防部下屬的國防數據服務署合作,快速開發新型的依靠網絡的反無人機產品,以應對不斷演化的無人機威脅。四、美海軍陸戰隊反無人機技術美海軍陸戰隊通過其地面防空(GBAD)項目辦公室,資助了多個反無人機系統。例如,2019年完成了陸戰隊防空綜合系統(MADIS)的海外試驗。該系統采用干擾手段和機槍武器對付無人機,可搭載在MRZR全地形車、聯合輕型戰術車輛及其它平臺上。2019年6月,搭載在LHD-4“拳師”號兩棲攻擊艦上的海軍陸戰隊利用MADIS使一架靠近該艦、被認為構成威脅的伊朗無人機失效。作為地面防空(GBAD)項目的一部分,美海軍陸戰隊也在采購緊湊型激光武器系統(CLaWS)。該系統是國防部批準的首個地面激光系統,陸軍也在使用,有2MW、5MW和10MW三個型號。盡管美海軍陸戰隊已經對便攜式反無人機技術開展了實驗,但海軍陸戰隊高層表示,受限于重量和功率需求,這一技術并非最佳選擇。圖 2 陸戰隊防空綜合系統五、美陸軍反無人機技術2016年7月,美陸軍發布了一個反無人機戰略(陸軍是唯一發布反無人機方面戰略的軍種),指導陸軍的反無人機能力發展。隨后2017年4月,陸軍又發布了陸軍技術文件——反無人機系統技術(Counter-Unmanned Aircraft System Techniques)。反無人機也是美陸軍作戰能力發展司令部“六層防空反導保護圈”概念的組成部分。該概念包括:(1)低空無人機彈道交戰系統(BLADE);(2)多任務高能激光(MMHEL);(3)下一代火力雷達;(4)機動防空技術(MADT); (5)高能激光戰術車輛演示項目(HEL-TVD);(6)低成本增程防空(LOWER-AD)。盡管這些系統還在研發中,但陸軍已部署了一些便攜式、車載、機載的反無人機系統。此外,與海軍相似,陸軍也在與國防數字服務署合作開發依靠計算機的反無人機產品。六、美國國防部范圍內的反無人機研發美國國防部正在研發一系列反無人機技術。例如,國防部的“聯合臨時簡易威脅打擊機構”(Joint Improvised-Threat Defeat Organization)在2017年舉辦了一個“無人機硬殺傷”挑戰賽。聯合參謀部和國防部其它機構也在致力于反無人機工作。國防先期研究計劃局(DARPA)資助了多個反無人機技術研發項目,例如旨在應對未來自主系統的“反蜂群人工智能”(CounterSwarmAI)項目,以及用于艦載點防御的“多方位防御快速攔截炮彈交戰系統”(Multi-Azimuth Defense Fast Intercept Round Engagement System)。2019年12月,美國國防部開始統一協調美軍的各種反無人機工作,指定陸軍作為執行機構,監管國防部的所有反無人機項目。新的由陸軍領導的辦公室與各作戰司令部及負責采辦與保障的國防部副部長辦公室合作,計劃對反無人機系統進行試驗鑒定,確定3到5個系統以開展采購。來源:藍海星智庫作者:藍海星
        • 2020 24 Mar
          美空軍成立信息戰作戰中心,整合信息戰作戰能力
          美空軍成立信息戰作戰中心,整合信息戰作戰能力據C4ISR網站2020年3月16日消息,美國空軍正在創建一個專注于信息戰的新的作戰中心,此舉旨在同步全球178個作戰分隊的行動。自從2019年秋天美國空軍成立第一個信息戰組織以來,一直在努力將與信息戰相關新能力適當融合在一起。此次成立的新作戰中心稱為第616作戰中心,該作戰中心將合并第624和第625作戰中心,為全球作戰人員提供更好的選擇和能力。這些能力涉及網絡、電子戰、情報、監視、偵察和天氣。從根本上說,該中心將通過從各單位和組織獲取信息,為作戰規劃提供一個更清晰的程序,并將為指揮官提供更好的選擇。并且,作戰中心還能處理跨作戰司令部的問題?,F在,該中心將接收來自多個實體的數據,如第16航空隊的信息戰單元、網絡聯合部隊司令部,以及遍布全球的各種空中作戰中心。第616作戰中心司令韋弗稱,作戰中心與這些空中作戰中心有“直接聯系”,每天與它們進行關于作戰行動的交互。其中,信息戰單元位于第16航空隊司令部,協助完成信息戰能力作戰規劃。然而,隨著第16航空隊及其下屬單位的成熟,將會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區分信息戰單元的作用與完全成熟的第616作戰中心的作用。韋弗稱,信息戰單元是“作戰計劃小組的一個關鍵成員,幫助制定下一步規劃,這些規劃將成為作戰司令部下達的任務命令?!毙畔饐卧妥鲬鹨巹澬〗M將得出結論并進行規劃,然后第616作戰中心實施能力融合。信息戰單元主要將解決戰略問題,如打擊虛假信息,以解決外國干涉和惡意影響。隨著作戰中心的繼續建設,美空軍必須能靈活地適應動態環境,其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將是跟蹤具有獨特能力的單位,并提供問題解決方案,同時避免重復服務。這將是作戰中心建設需解決的重要問題。預計美國空軍信息戰作戰中心在2021年春季全面具備作戰能力。來源:電科小氙
        • 2020 20 Apr
          美國太空部隊正在開發抗干擾調制解調器
          美國太空部隊正在開發抗干擾調制解調器美國空軍與第52戰斗通信中隊在加拿大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鵝灣的加拿大皇家空軍第5聯隊的警惕盾15演習中組裝了地面多頻段終端。警惕盾演習是一項為期一周的年度演習旨在強調國防部和民政部門的一體化,以支持國家航空航天預警和控制策略,民政部門的國防支持和國土防御。(美國國防部參謀長馬修·弗雷德里克斯參謀長的國防部照片/已發布)本周一,美國空軍的太空與導彈系統中心(SMC)宣布,L3Harris和Raytheon兩家公司分別獲得了價值5億美元的項目開發合同,用于為美國陸軍和美國空軍部開發具有保護戰術波形能力的調制解調器,以防止敵人在作戰時干擾美軍的衛星通信。近日,美國太空部隊(USSF)已授出兩份價值5億美元的合同,用于開發和生產可防止敵人干擾的衛星通信調制解調器。調制解調器是美國空軍和陸軍抗干擾調制解調器(A3M)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為戰場上的士兵提供抗干擾通信能力,預計合同還將包括受保護戰術SATCOM系統的插件。據商業衛星和C4ISRNet報道指出,這是美國空軍的寬帶全球SATCOM衛星能力的一部分?!拔覀兒芨吲d能與雷聲公司(Raytheon)和L3 Technologies Inc.兩家公司開展合作,為美國空軍和陸軍作戰人員帶來受保護的戰術波形抗干擾能力,”戰術SATCOM部門的器材負責人Shannon Pallone在新聞發布會上如此表示?!斑@從一開始就是一個聯合開發團隊,是美國太空部隊和陸軍之間的伙伴關系的見證,并得到了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的支持。根據《太空新聞》援引美國太空部隊發言人的話說,最初的訂單是用于設計、開發、制造、集成、認證、技術支持以及第1批次“比薩餅盒”外形的調制解調器的測試,美國空軍和陸軍可以訂購此批裝備。在接下來的五年中最多將有1,500個合同,這5年就是合同的持續時間。美國《空軍雜志》(Air Force Magazine)指出,隨后可能還會再購買2500個Block 2抗干擾調制解調器。美國空軍指出,盡管因應對COVID-19大流行而造成的“社會隔離”帶來了挑戰,但這些合同還是提前四個月授出了。美國空軍SMC空間開發計劃執行官Dennis Bythewood上校在新聞稿中說:“在這樣的時期,我們必須執行我們的使命,同時確保我們保護自己的人民?!?#160;“ A3M團隊不僅通過遠程工作完成了這一來源選擇和合同授予,他們還超過了120天的計劃,從而繼續了SMC對EPIC Speed的承諾?!惫跔畈《镜谋l以其他方式影響了美國空軍的作戰,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F-35隱身飛機的最終認證有效地暫停了,原因是該基地被關閉后,已檢測到幾起病毒病例。來源:網電空間站
        • 2020 13 May
          澳大利亞發展立方星技術,加強天基偵察和通信能力
          澳大利亞發展立方星技術,加強天基偵察和通信能力據DIGITAL BATTLESPACE網站2020年5月6日消息,澳大利亞加強發展天基偵察和通信能力,新型小衛星—立方體衛星開發進入新階段。 目前并行實施的“海盜”(Buccaneer)和“M系列”兩個項目將開發立方體衛星,測試驗證澳大利亞國防軍的天基C4ISR能力。(1)“海盜”項目澳大利亞國防部發言人稱,“海盜”項目名為“海盜主任務”(BMM)的第2顆衛星預計2022年年初發射。BMM是一顆6U立方體衛星,重量12千克,其體積是較早一顆名為“海盜風險減輕任務”(BRMM)的3U衛星的2倍。BRMM于2017年11月從加利福尼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BMM主要載荷——定制的HF天線和接收機由國防科技集團HF雷達分部研發,以BRMM載荷為雛形。BMM主要任務是對一個關鍵的遠程監視網——“Jindalee作戰雷達網絡”(JORN)進行標校。BRMM是未來BMM衛星的探路者。發言人說,它是DST集團50年來首顆立方體衛星任務,也是首顆衛星,是與堪培拉新南威爾士大學合作開發的。BRMM衛星由位于Edinburgh 的DST集團和位于堪培拉的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地面站操控,再加上商用現貨GPS接收機、軟件定義電臺和新南威爾士大學開發的飛行計算機,一起用于太空監視、通信和態勢感知演示驗證。任務目標之一是通過在軌動態演練開展對太空態勢感知和研發工作有助益的光學特性試驗?!昂1I”計劃旨在測試低地球軌道(LEO)衛星上無線電臺的可重編程能力,這個功能使電臺能完成不同功能。因為BMM相對較大,搭載了生物傳感器和比BRMM更多更復雜的設備與載荷,使其能夠更為精確地跟蹤太空碎片和其他設施,尤其是其處于低軌,可以保證未來澳大利亞部署的主權衛星星座的安全性。發言人稱,“在過去十年立方星已推動了空間工業的發展,‘海盜’計劃為國防領域提供了探索利用鞋盒大小、標準尺寸的立方星的好機會,并將建立一個太空系統專家團隊指導國防部門建設主權太空能力?!保?)“M系列”項目“M系列”衛星是新南威爾士大學和澳大利亞皇家空軍(RAAF)合作開發的,將測試包括太空域感知技術在內的各種能力。2018年12月發射了M1衛星。第2顆衛星任務命名為“M2探路者”,預計2020年中期發射。M2任務包括一對立方星,預計2021年上半年發射。按發言人說法,“它將為整個澳大利亞國防界展示未來太空技術的優勢?!眮碓矗弘娍菩‰?/span>
        • 2020 8 June
          ?馬斯克“炮轟”貝索斯?SpaceX藍色起源一山難容二虎哉?
          馬斯克“炮轟”貝索斯?SpaceX藍色起源一山難容二虎哉?太空雙雄恩怨20年各省市陸續公布開學時間馬斯克剛說要離開推特,結果閉關兩天又打臉。這一回是為了怒懟亞馬遜CEO貝索斯。馬斯克和貝索斯恩怨已久,貝索斯創立的藍色起源和SpaceX一直以來并稱美國民營航空雙雄,但卻因為研發速度和缺乏馬斯克這樣的吸睛操作拉開了距離。馬斯克兩天前剛說要離開推特,閉關一段時間,結果又開始打臉了。              作為流量擔當,發火箭和衛星的檔口還不忘怒懟科技大佬。這一回回歸推特的原因是為了諷刺亞馬遜CEO貝索斯。馬斯克閉關兩天又出現,借機向老對手貝索斯發泄不滿  馬斯克手動艾特貝索斯「是時候該拆分亞馬遜了。獨裁主義大錯特錯!」發出這個言論的起因是,亞馬遜的 Kindle 拒絕出版作家 Alex Berenson 的一本有關疫情的書,書名叫做《未報道的關于新冠病肺炎和封禁的真相》(Unreported Truths about COVID-19 and Lockdowns),聽起來就很陰謀論的感覺... Alex Berenson收到亞馬遜的拒絕郵件后當即發了推特叫屈?!杆麄兙谷话盐业臅o審核了!」              亞馬遜郵件原文:你的書不符合我們的規定,不予售賣。由于現在關于疫情的信息眾說紛紜,我們要為讀者提供更官方和確鑿的信息。            亞馬遜后來告訴外媒,這本書的下架是錯誤的,并將被恢復。亞馬遜歷來允許媒體在其平臺上發表一些含有可疑科學論斷的文章。去年,它從 Prime 視頻中刪除了反對疫苗接種的電影,其中一部還被標記為「亞馬遜的選擇」。 該公司還在其旗下的Whole Foods超市收銀臺上放置含有反疫苗宣傳的雜志。               最近,亞馬遜不得不從從在線商店中刪除關于新冠疫情的書籍,這些書籍包含了關于病毒的陰謀論。Berenson曾是《紐約時報》的記者,表達觀點直言不諱,也不聽專家們怎么說。他表示,「任何30歲以下的人,尤其小孩兒都沒有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 ,而且認為封鎖措施本身才是有問題的。              但問題是他過去十多年寫的都是小說。馬斯克似乎很同意Berenson的許多觀點,最初稱對疫情的反應是「恐慌」和「愚蠢」的。馬斯克還推動在全國各地企業重新開張,稱居家隔離的命令是「法西斯主義」,并且一度無視當地的法令,重新開放加州的特斯拉工廠,還導致一名工人感染。 「壟斷」和「分拆」對于這個行業巨頭來講都是很重的詞,馬斯克感覺是借機向老對手發泄一下不滿。 最近,特朗普還公開指責亞馬遜是美國諸多零售商破產的元兇,聲稱要對亞馬遜采取措施。             其實,貝索斯和馬斯克已經積怨已久,他們之間的糾葛還要回歸到最初藍色起源和SpaceX的競爭。藍色起源和SpaceX太空「雙雄」恩怨20年藍色起源由貝索斯創立于2000年,一直與SpaceX并稱美國民營航天雙雄。最初創立的原因是貝索斯迷戀太空旅行。 20年過去了,太空競賽的「雙雄」卻成了一雄一熊。 SpaceX和藍色起源成立于同一時期。但由于藍色起源研發進度緩慢,運營生產思路大體繼承了傳統航天的舊態,從技術和商業運用的角度都和SpaceX相差了一大截。SpaceX之所以一路高歌猛進,也是因為有馬斯克這個大活寶,懂得吸睛,甩出各種硬核概念。 馬斯克具有互聯網思維,懂得裂變創新,在新火箭新飛船研發的路上,根本停不下來。炸掉6000萬美元火箭為測試逃生也只有馬斯克這樣的人能夠做的出來。 相比之下,貝索斯電商出身,公司創立20個年頭,僅僅發射過12次。但過于保守謹慎在太空領域成了一大缺點。 在大眾眼中,SpaceX才是真正率先做到火箭反復使用、回收的太空佼佼者。不過藍色起源手中也有一個殺手锏是他的BE-4發動機。        馬斯克VS貝佐斯 「太空大戰」 一覽中標NASA大單,和馬斯克競爭貝索斯聯合三家公司成立「國家隊」但藍色起源也不差,就在今年5月1日,NASA選擇了SpaceX、Blue Origin和Dynetics三家宇航公司為其建造能在2024年搭載宇航員的登月系統。Artemis(Apollo的妹妹)是NASA正在進行中的一項太空探索計劃,目標是重返月球并且登陸火星。這將是自1972年最后一次阿波羅登月以來,人類第一次踏入月球表面,計劃中包含一男一女兩名宇航員。 月球著陸器將是Artemis計劃的關鍵,三家公司將分別設計三個月球著陸器,最終選擇哪個將由美國宇航局來定。 將近10億美元大單,貝索斯和馬斯克共同中標。而且本次藍色起源中標是個復合團隊,還和另外三家公司合作,實力大增,在美國被稱為「National Team」。競標結果顯示,SpaceX采用的是自研的BFR大獵鷹火箭(Big Falcon Rocket),候選著陸器是Starship星際飛船。              而藍色起源使用的將是新格倫(New Glenn)火箭,概念視頻中,機身上是公司獨特的大羽毛標志。              火箭整流罩有7米寬,非常大,甚至可以運載另一枚火箭作為貨物。預計New Glenn 2020年底首次試飛。2019年5月,藍色起源新型月球戰車「Blue Moon」首次亮相,貝索斯當時信心滿滿勝券在握。             Blue Moon demo視頻中,Blue Moon 在太空時將發射一組微型衛星,將它們送入繞月運行的軌道,以便收集科學數據。                           目前,SpaceX的星際飛船已完成了壓力測試,藍色起源也準備好向月球進發。衛星發射馬斯克諷刺貝索斯Copycat馬斯克最近剛剛發了第八批60顆衛星,在軌近500顆。而藍色起源方面,去年2月1日,New Glenn火箭被選中將Telesat公司的互聯網衛星發射到太空。Telesat也是馬斯克星鏈計劃的競爭者之一,預計打造300顆衛星星座,計劃在2022年開始提供區域服務,2023年開始提供全球服務。 馬斯克去年曾譏諷藍色起源發射3000顆衛星的計劃是在抄襲(Copycat)。從數量和進程上看藍色起源確實慢了。          藍色起源衛星發射計劃稱為Project Kuiper。在項目初期,公司旨在發射3236顆寬帶通信衛星至近地軌道,為世界各地未被服務的社區提供低延時、高速度的寬帶連接。 貝索斯每年為藍色起源投資超過10億美元,還挖來了SpaceX衛星互聯網項目團隊的高管,即此前的衛星項目副總裁Rajeev Badyal來負責這一項目。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藍色起源在衛星互聯網計劃方面的進展暫時落后于SpaceX,計劃發射的衛星數量也要少很多。 太空雙雄之爭,還將持續下去。本文轉載自“新智元(ID:AI_era)”,原標題《SpaceX和藍色起源,太空雙雄恩怨20年:馬斯克發文懟首富貝索斯,是時候分拆亞馬遜了!》,來源 | businessinsider,編輯|楊夢佳、雅新
        • 2020 8 July
          美國衛星產業協會 | 2020年衛星產業年度報告都說了些啥?
          美國衛星產業協會 | 2020年衛星產業年度報告都說了些啥?導語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近日發布2020年衛星產業年度報告。報告稱,2019年航天工業總體上表現不錯,發射數量創歷史新高,寬帶和遙感技術創新取得突飛猛進的進展。此外,報告對新冠疫情影響下的未來產業發展保持適當樂觀。一、2019年航天產業整體保持增長報告稱,2019年全球整體太空經濟增至3660億美元,較2018年增長了1.7%。商業部門主導了該市場,幾乎占全球航天業務的75%。截至2019年底,太空中共有2460顆在軌活躍衛星,其中大多數是商業衛星,由75個國家運營。根據SIA發布的2010年度報告,當年全球太空經濟價值2765億美元;衛星產業總收入為1681億美元;政府發射需求仍是2010年主要的收入驅動要素,在所有“商業采購”(由商業、政府和軍方客戶從商業公司購買的衛星)發射收入中占比55%。2010年,在軌衛星只有986顆,其中大多數為政府擁有。二、2019年衛星產業情況(1)產業收入略微下滑。2019年商業衛星產業收入為2710億美元,較2018年略微下降了1.5%,其中美國收入1140億美元,約占42%。報告將2019年衛星產業收入略微下滑歸因于“較低的制造和發射收入”。發射行業的收入為49億美元,其中美國占35%(17億美元),同時這一收入總額較2018年全球62億美元的收入下降了21%。(2)發射數量再創新高。在2019年的102次發射中,78次由商業發射公司發射;共發射了再創記錄的386顆“商業采購”衛星,較2018年增長了17%。根據該報告,這386顆衛星中有2%出售給了監視衛星軍方客戶;另外3%由政府采購,用于民用/軍事通信。這一該結果也反映出,雖然發射速度加快,但發射成本(如衛星制造成本)卻下降了。(3)發射選項多樣化。報告發現,目前出現了更多的發射選項,包括可重復使用飛行器(如SpaceX的“獵鷹 9”,它于6月30日發射了第三顆GPS III衛星),而拼車發射( Rideshare)則廣受發射小衛星和微型立方體衛星客戶的歡迎。(4)遙感業務增幅明顯。光學、雷達和射頻測繪的新能力使遙感業務收入增長了11%。大多數遙感衛星位于低于2000千米的低地軌道(LEO)。遙感產業中包括許多由風險資本支持的新興公司,如Capella Space。根據6月25日公布的合作研究與開發協議(CRADA),Capella Space最近成為向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NGA)提供合成孔徑雷達(SAR)數據的首家供應商。(5)寬帶業務增長明顯。報告指出,技術創新幫助寬帶行業的收入較2018年增長了19%。LEO也越來越受到寬帶業務板塊新進入者(如美國的SpaceX和亞馬遜公司)的關注,它們希望提供全球連接能力,以支持和擴展物聯網。SpaceX于6月13日發射了最新一批星鏈衛星,使其互聯網星座衛星總數達到538顆。SpaceX還為遙感公司Planet發射了三顆衛星,這也是“獵鷹9”首次拼車發射另一家公司的衛星。(6)衛星地面設備同比增長。報告稱,2019年全球衛星地面設備收入也較上年增長了4%,達到1300億美元以上,部分原因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終端在全球范圍內的持續銷售。三、預計新冠疫情對未來衛星產業的影響有限展望未來,SIA認為新冠疫情對衛星產業的影響較為有限。這是因為航天工業“已被政府認為必不可少”。報告發現,大多數公司都在“維持運營”,而美國國土安全局將衛星產業標記為“關鍵基礎設施”。此外,太空與導彈系統中心(SMC)于6月18日宣布,已使用《國防生產法》基金授予了Aevum、Astra、X-Bow、火箭實驗室、Space Vector和VOX Space 等6家太空發射公司合同,在未來兩年內為政府客戶實施兩個拼車發射任務。SIA發現,從保持社交距離要求來看,疫情對航空公司的運營,尤其是制造業產生了影響。此外,報告對“2020第一季度報告的兩位數飛機制造收入下降”表示擔憂,擔心“可能會對相關公司航天部門產生連鎖反應?!盨IA還發現,由于新冠疫情大流行,寬帶需求正在增長。此外,隨著對疫情相關圖像、地理空間數據、衛星數據分析等需求的增長,獨特的衛星能力還可服務于流行病管理等。本文轉載自“國防科技要聞”,原標題《美國衛星產業協會發布2020年衛星產業年度報告》,作者|申淼
        • 2020 6 Aug
          美國發布《2020年太空工業基礎狀況》報告
          美國發布《2020年太空工業基礎狀況》報告導語:7月28日,美軍方、政府太空機構和私營部門研究組發布報告《2020年太空工業基礎現狀:采取行動維持美國在太空域的經濟和軍事領導地位》,指出對手國家可能取代美國成為太空域領導者。報告闡述了美國國家太空力量和太空工業基礎最可能成為大國競爭重心的六大領域,分析了太空工業基礎的現狀,面臨的挑戰和問題,并向美國政府提出了六項建議,向工業界提出了四項建議。一、六大重點領域 中國的核心目標是到2050年建立一個治理良好、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技術先進、軍事強大的中國。中國尋求在不影響其他戰略目標(尤其是經濟領域目標)的情況下,管理中美關系,獲取競爭優勢。①通過激勵太空工業基礎發展來確保美國當前和未來的太空領導地位的太空政策和金融工具。②太空信息服務(包括太空通信/互聯網、定位、導航和授時(PNT)以及商用、民用和軍用的各種地球觀測功能)。③往返于地月空間及以外的太空運輸及后勤。④人類在太空中的存在,以進行探索、太空旅游、太空制造和資源開采。⑤為太空系統提供動力,以實現各種新興的太空應用。⑥用于地球和太空市場的太空制造和資源開采。二、美國太空工業基礎現狀①美國在太空民用、商用和國家安全方面仍處于領先地位,其他國家在太空探索方面均無法與美國匹敵。②美國正積極尋求到2024年重返月球,并發展能力和基礎設施以維持在月球上的持續存在,國會兩黨已經授權組建太空軍,以確保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太空領域的國家利益。③人類追求的目標發生轉變。由太空企業家領導的太空私人投資正在引領整個太空領域在成本、效率和創造性解決方案方面取得突破。企業家的共同信念是人類將向太空擴張,并最終在太陽系定居。④在政策指導下,國防部正在推動增強合作伙伴關系,以利用商業航天技術滿足快速發展和保持經濟可承受性的需要。三、面臨的問題和挑戰①有爭議的領導地位。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成為太空競爭者和潛在的對手,美國缺乏太空工業和經濟發展的國家級“北極星”愿景,無法協調整個太空領域的工作以維持美國的領導地位。②地月空間活動的擴展和關鍵資源的控制。隨著太空活動擴展到地球同步軌道之外,首個為地球同步軌道和地月空間建立運輸基礎設施和后勤能力的國家將擁有對地月空間的控制能力。月球資源是獲取小行星資源和火星以及實現整體太空商業發展的關鍵。③擴大太空軍的作用。美國在擴大地月經濟中的存在將需要安全和穩定的軍事存在,太空軍可增強軍事競爭優勢。④新冠疫情造成的損失。新冠疫情影響了整個美國太空工業,其復蘇的規模和程度是不確定和不可預測的。⑤國防預算持平。國防部未來的預算很可能會持平或下降,這將影響國防部獨自開發太空系統的能力,迫使國防部最大限度地利用商業開發的系統。⑥復雜的政府采辦流程。這限制了政府向私營部門發出清晰且可預測的需求信號并利用其市場力量降低成本的能力。政府采辦的太空系統具有成本高、計劃時間長和經常延誤的特點,這使得外國對手能夠以比美國更快的速度發展其太空計劃,使美國處于戰略劣勢。⑦政府法律法規要求。美國太空公司面臨復雜的法律法規要求,嚴重阻礙了非國防工業基礎公司為國家安全太空項目開發解決方案。⑧國防部太空試驗和原型開發的速度很慢。保持美國技術領先地位的關鍵在于大力發展太空試驗和原型開發項目。國防部在這方面的資金不足,且部門之間的協調不足。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人才短缺。STEM人員的當前和預期水平不足以支持國家太空能力的發展。⑩架構明晰性不足。工業界需要國防部對其長期架構需求以及太空軍保護商業領域的任務和職責做出更明確的規定。四、面向政府的六項建議①美國政府頒布一整套“北極星”太空工業發展的頂層愿景和戰略,并成立一個總統特別工作組來執行。②國防部制定保護、支持和利用商業航天的計劃。③政府致力于從經濟上刺激該行業,包括太空債券和太空商品交易所,并通過交易所執行國防部和國家航空航天局現有的10億美元資金。④政府制定與盟國和伙伴國共同創造財富和安全的框架。⑤政府提供必要的勞動力,以填補國內1萬多個STEM工作崗位。⑥太空軍與太空工業企業家和創新者密切合作,發展政府商業技術伙伴關系,支持美國商業航天和太空國家安全。五、面向工業界的四項建議①積極尋求與美國政府的伙伴關系以開發和運營商業、民用和國防太空領域的聯合能力。 ②擁有創新技術和潛在兩用技術的企業家需加強對其知識產權的保護,包括保護其網絡不受網絡滲透企圖的影響,并避免將知識產權轉讓給損害美國利益的外國控制的企業。③在整個美國教育體系中開展工作,指導和發展未來的STEM人才,以推動未來的太空經濟。包括為STEM學生與實習生提供獎學金或貸款,并讓太空專業人士支持太空學科的教學。④加強與國內外相關零部件、子部件和子系統制造商的聯系和伙伴關系,以加強太空供應鏈的信任和彈性。來源:國防科技要聞作者:趙霄 張鈴金
        • 2020 16 Sept
          星載人工智能技術推進歐洲對地觀測能力發展
          星載人工智能技術推進歐洲對地觀測能力發展據Spacedaily網站2020年9月7日消息,隨著歐洲首個人工智能地球觀測任務——Ph-sat-1的成功發射,下一個具有創新型先進技術的Ph-sat-2任務亦已在研發中。作為聯邦衛星系統任務的增強,Ph-sat-1于2020年9月3日從法屬圭亞那庫魯的歐洲航天港由一枚Vega火箭發射。此次任務將演示衛星數據結合先進的星上數字技術如何讓商業、工業和科學受益。Ph-sat-2任務將進一步展示人工智能(AI)技術用于對地觀測的能力。這些技術的使用將帶來新的地球數據采集、分發和分析方法?;赑h-sat-1試驗開發的實踐經驗,歐空局于2019年11月中旬發布了Ph-sat-2任務構想招標。經過仔細考慮,歐空局的專家小組選擇了由開放宇宙公司領導的一個聯盟提出的任務作為獲勝構想。他們的建議涉及一個6U地球觀測立方星平臺,該平臺能夠運行人工智能應用程序,這些應用程序可以在航天器飛行期間通過一個簡單的用戶界面進行開發、安裝、驗證和操作。Ph-sat-2將實現大量AI應用,包括:把衛星圖像轉換為街道地圖、為減小下行到地面的數據量而采用云探測、對海上艦船進行自主探測和分類、森林監測和異常情況監測。Ph-sat-2航天器將在太陽同步軌道上飛行,配備一個強大的多光譜光學相機,預計地面分辨率為4.75米。有效載荷將包括Ubotica公司的人工智能處理器Intel Movidius Myriad 2,Ph-sat-1任務采用的也是該處理器。開放宇宙公司領導的聯盟的成員來自六個歐洲國家,包括CGI、Ubotica、Simera CH innovation、CEiiA、GEO-K和KP Labs。合同談判即將開始,如果成功,創新型的Ph-sat-2衛星將在16個月后準備發射。據歐空局地球觀測主任Josef Aschbacher稱,Ph-sat-2是歐空局推動地球觀測持續創新的下一步工作,Ph-sat-2將進一步推動技術前沿發展,為太空和數據分析行業開辟新的機會。來源:電科小氙
        • 2019 27 Mar
          時不我待!衛星制造巨頭各顯神通謀轉型
          據“衛星與網絡”3月26日報道:時不我待!衛星制造巨頭各顯神通謀轉型由于運營商期望看到即將到來的巨型星座如何改變衛星通信世界,衛星制造業現在可能處于進退兩難之中。然而,對于制造商而言,沒有時間磨蹭,因為無論他們生產什么,都要需要做好滿足客戶需求不斷增長的準備??偛课挥诘聡蝗R梅的衛星制造商OHB的首席運營官兼董事會成員Andreas Lindenthal表示,客戶的要求總是“更好、更便宜、更快”?!皩τ谖覀兊囊恍┛蛻?,主要是通信運營商,其市場壓力已經大大增加。因此,他們并不只是尋求這一領域的漸進式改進,而是正在尋找顛覆式創新?!比欢?,這種顛覆式創新究竟是什么還不確定。除了高速技術開發,迫使運營商重新考慮基于大型長壽命GEO衛星的傳統方法之外,經濟環境也在不斷變化,商業案例不再像以前那樣清晰和穩定。運營商需要能夠快速響應,因而要求衛星交付速度比十年前更快?!靶l星運營商告訴我們,他們已經沒有15年、20年長期穩定不變的衛星運行商業案例了?!盠indenthal說?!八麄兪艿絹碜钥蛻舻膲毫?,要求他們提高衛星的靈活性,因此,他們希望采購更靈活的衛星?!?018年,全球僅有11個(或7個)GEO衛星訂單,延續了該行業近年來的下滑趨勢。雖然制造商認為GEO衛星訂單在未來可能會有所回升,因為企業需要訂購老化星隊的替代品,但很顯然,GEO衛星訂單不再像過去那樣是衛星制造業健康狀況的指標?!坝唵尾欢?,而人們正在等看星座的表現會是什么樣?!笨罩锌蛙囆l星裝配集成和測試負責人Aidan Joy說?!艾F在整個市場處于分析不同商業模式的狀態。但無論是星座、大型GEO,還是中型GEO,我們都會看到這些不同的商業模式趨于成熟,作為制造商,我們需要能夠做出回應?!睙o論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何,制造商都認為,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更短的交付周期和更高的靈活性的驅動力仍然存在。根據制造商的說法,實現目標的方法很多,但沒有一種萬能的解決方案。OneWeb序幕的拉開空中客車公司處于衛星制造革命的最前沿,它們的兩條生產線位于圖盧茲和佛羅里達州,它們生產OneWeb星座的600顆LEO衛星。第一批衛星已于近期在法屬圭亞那Kourou的歐洲太空港發射。根據空中客車防務與航天公司電信衛星負責人Arnaud de Rosnay的說法,這標志著OneWeb序幕的拉開?!叭昵?,我們從一張白紙開始?!眃e Rosnay說?!拔覀儽仨氉鏊惺虑椤O計、建立供應鏈、在圖盧茲和佛羅里達州建造工廠以及生產硬件?!笨罩锌蛙嚬臼鞘澜珙I先的航天器制造商之一,它發現自己處于一個相當陌生的領域。該公司的產品組合可能包括對遙遠的行星和一些世界上最復雜的GEO電信衛星的宏大任務。然而,有了OneWeb,該公司不得不從長達數年的原型或半原型生產轉向每天生產兩顆衛星,同時保持最高水平的可靠性和質量?!霸谖覀冊械脑O施中,每年可能制造十到二十顆衛星?!眃e Rosnay說?!艾F在我們正在談論數以千計的產量,必須能夠非??焖俚厣a大量的相同衛星,這是一個規模的徹底變化?!比詣踊⒎乔斑M方向空中客車已經吸取了許多教訓。該公司意識到完全自動化——例如用于制造汽車或飛機——并不是正確的前進方向?!拔覀儾]有大量使用自動化?!眃e Rosnay說?!拔覀冇幸恍C器人和合作機器人,但我們沒有看到您在汽車等行業可以看到的自動化水平情況。雖然對于衛星制造而言,數以千計的衛星可能相當多,但與汽車或移動電話相比,其體量仍然相對較小?!彼f,相反,數字智能工具可以幫助人類操作員更有效地工作,并確保每一個螺絲都能按需擰緊?!懊考O備都有一個條形碼,用于裝配設備的工具同樣也有一個條形碼,你可以掃描兩個條形碼,工具知道應該在每個螺栓上施加什么級別的扭矩?!眃e Rosnay說道?!耙坏┩瓿?,數據就會被記錄,并通過3D掃描進行驗證。所有這些確實為硬件組裝增加了價值,并消除了異常風險,因為我們必須更快生產,但仍能保持高的質量水平?!眳f作方法讓OneWeb衛星生產線落地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建立供應鏈,以滿足制造星座所需的體量。與空中客車本身類似,過去的供應商只需要為少數幾顆衛星生產零件。因此,空客不得不經常與各種全新的供應商合作,而這些供應商之前不具備提供太空級硬件的經驗?!皩τ诠?,我們有一個完整的協作環境?!眃e Rosnay說?!拔覀兊墓套兂珊献骰锇?,我們與他們進行了大量的協作工程,這種合作方式正在改變我們在太空領域工作的方式?!眃e Rosnay表示,能夠使用更多商業低成本零件,而不是單個訂做的零件,有助于降低成本,縮短交付周期。他補充說,空中客車公司正在從非核心業務領域的OneWeb衛星訓練中汲取經驗教訓,以實現更高的效率。設計新太空系統的工程師和制造經理之間更好的合作和溝通是美國太空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用來削減交貨時間和成本的策略之一?!斑@是為了確保我們的工程師設計出的產品能夠高效生產?!甭蹇讼5鹿镜陌l言人Mark Lewis說?!叭绻麤]有技術人員按照設計制造團隊使用工具的參數進行設計,就會產生障礙,速度就會打折扣?!監HB的Lindenthal強調了增加供應商和系統集成商之間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以便以最有效的方式應對客戶日益增長的期望。根據Joy的觀點,合作和溝通的需求也延伸到了客戶身上。只有理解客戶的需求,才能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備貨軟件定義衛星 縮短交貨期根據Lindenthal的說法,并非所有未來星座都需要數百或數千顆衛星。對許多運營商來說,由數十個航天器組成的較小MEO或LEO星座可能是一種更經濟可行的解決方案。因此,與Airbus用于OneWeb的系統相比,這種系統的制造需要截然不同的方法。滿足在較短時間內向客戶提供衛星需求的一種方法是制造具有可編程有效載荷的靈活衛星,并將其保存在庫存中,以供客戶隨時購買。這種方法雖然存在經濟風險,但可以讓運營商在訂購后的兩個月內發射新衛星?!拔覀兛梢愿鶕l星平臺和有效載荷生產完全靈活的衛星?!盠indenthal說?!耙坏┛蛻糁廊蝿盏囊幐?,我們就會構建軟件。軟件定義有效載荷可以很快適應?!备鶕﨤indenthal的說法,提供帶有新有效載荷的衛星需要長達三年的時間。借助靈活的軟件定義有效負載,任務可在幾個月內完成。此外,即使衛星在軌道上,操作員也可以隨時重新編程有效載荷,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衛星平臺本身將支持靈活性,提供進入軌道后改變位置和重新定位的能力?!耙苍S,針對特定應用的某個位置進行三到五年的衛星操作之后,你可以重新配置同一顆衛星,開始新的任務?!盠indenthal說?!澳悴恍枰瞥鲆粋€新的(衛星),有了靈活有效載荷和有源天線,以后可在軌重新配置?!睒藴驶罩锌蛙嚬镜腁iden Joy認為,靈活有效載荷是未來GEO任務的關鍵,為客戶提供長期使用資產,并同時具有改變任務規范的能力?!澳壳?,運營商正處于一個決策階段,以考慮關于他們的最佳解決方案是什么?!盝oy說?!耙话銇碚f,一旦你啟動了一項功能,顯然,它的壽命越長,性價比就越高。如果可以用可變的有效載荷之類的靈活方式,就可以延長使用壽命,并可能將其用于不同的任務?!笨罩锌蛙嚬鞠M麑⒋笮虶EO衛星的交付周期從3年減少到18個月。Joy表示,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是進一步提高航天器的標準化和模塊化程度??罩锌蛙嚬炯磳⑼瞥龅臍W洲之星新Neo GEO總線不僅可以定制,而且還可以模塊化,因此,任務可以根據需求按比例設定。通過實施增材制造、數字化、利用大數據優化設計和制造等新的制造技術,可以進一步提高設計水平。雖然沒有人知道市場最終決定往哪個方向發展,但未來對靈活性的需求可能不僅適用于衛星和有效載荷,也適用于衛星制造本身?!拔覀冃枰S時準備應對市場的變化?!盝oy說?!拔覀兊南到y需要有靈活性,以便能夠滿足任何市場所需。未來,我們可能會建造大量GEO衛星,然后可能需要切換到星座?!靶l星制造業正在明顯發生變化。但它未來究竟會走向何方,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3D打印 衛星制造革命的推動者美國衛星制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肩負將交付周期和衛星制造成本削減50%的任務。該公司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工具之一是增材制造或3D打印。雖然航天產業對于這種顛覆性技術的接受相當緩慢,但洛克希德增材制造經理Brian Kaplun表示,在過去幾年,該技術取得了一些重大進展,現在已成為業界主流。洛克希德公司的第一個3D打印部件是NASA于2011年發射的 Juno號任務中使用的一個支架。從那時起,該公司的3D打印部件目錄已大幅擴展,其最新成果是用于衛星高壓油箱的兩個大型鈦合金圓頂。這兩個圓頂高46英寸(117厘米),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為太空應用創造的最大的3D打印結構?!拔覀兡軌蚣映缮a熱結構,現在也可以一次性建造小型衛星的整個總線結構,還可以將電子設備整合到我們的設計中,然后將它們構建成一個內聚單元?!盞aplun告訴《Via Satellite》?!拔覀冞€為一系列商業和政府客戶額外生產了推進劑儲罐?!边^去可能花費數年時間才能制作完成的部件,現在數月或數周內就可以通過3D打印制造完成。例如,使用傳統鍛造技術的推進劑儲罐的供貨時間為一年半到兩年。Kaplun說,“通過增材制造技術,我們在兩周內生產出了與之相當的鍛件產品?!盞aplun說,增材制造使得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能夠為傳統上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制造或為傳統制造定制工具的部件制作預成型。得益于該技術,該公司還可以用更快的速度試驗新材料?!?D打印可以實現更快速的轉變?!盞aplun說,“我們可以向客戶提供測試產品,并進行材料分析,對于我們的 材料科學來說,這確實是一項可行的技術?!睆拟伝蜾X等金屬到摻有靜電和電特性添加物的聚合物,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工程師用來制造衛星部件的材料范圍正在擴大。最近,該公司開發了一種可打印的銅材料,可直接將天線打印到結構上。2018年4月,洛克希德宣布與Stratasys合作,為獵戶座宇宙飛船定制3D打印部件,該飛船將于本世紀20年代初載人登月。作者 | Tereza Pultarova《Via Satellite》譯者 | 沈永言(中國衛通 )
        • 2019 20 May
          “星鏈”專發推遲,馬斯克透露“怪異”部署方式
          “星鏈”專發推遲,馬斯克透露“怪異”部署方式來源 | 航小宇(hangxiaoyucasc)60顆衛星整齊碼放在火箭整流罩內太空探索公司原定5月15日進行的“星鏈”低軌寬帶星座項目首次專門發射已因高空風超限而取消。取消決定是在距點火起飛還剩約13分鐘時宣布的。在這次發射中,“獵鷹”9火箭將把“星鏈”星座的60顆試驗衛星送入軌道?;鸺绹鴸|部時間23時(北京時間5月16日11時)點火起飛。太空探索公司現打算5月16日再行嘗試。馬斯克在距預定發射時間還差數小時后向媒體介紹了本次發射及“星鏈”系統未來規劃的一些情況。他說,這是他見過的最艱難的工程項目之一,而項目迄今實施情況“非常好”。他說,該項目涉及諸多新技術,可能會有部分衛星不能正常工作,甚至還存在所有衛星都不能用的可能,盡管這種可能性很小。他說:“我們不能高興得太早,但我認為這些衛星設計很棒,而我們已為最大限度地提高成功概率盡了所有努力?!瘪R斯克說,“星鏈”系統是要提供大帶寬、低時延的連通服務,“最好是能面向全世界,但前提是能拿到監管批文”。他說,這將讓眼下完全上不了網的人群能夠上網,或是讓網絡服務又貴又不靠譜的地區享受到經濟而可靠的上網服務,并為有上網條件但卻很貴的發達地區帶來有競爭力的選項。他說,該系統無需等到有近萬顆衛星在軌就能有效運行。他說:“我們將在有約400顆衛星在軌后就開始出售初期服務,而接下來將保證衛星的生產和發射走在用戶需求前面?!碧仗剿鞴具€在繼續為“星鏈”項目籌集資金。據報道,該項目可能需耗資100億美元來研制和部署。馬斯克稱,公司最近的融資活動“獲得了超額認購”。他表示,公司有充足的資金來生產和發射足夠的“星鏈”衛星,從而讓網絡達到開通服務的水平。馬斯克說,本次發射的衛星部署方式與人們以往常見的方式有所不同。這些衛星并不單設彈簧或其它部署機構,將隨上面級的轉動而非常緩慢地部署出去,每顆的轉動慣量都稍有不同。他說,同正規的衛星部署方式相比,這種顯得有些“怪異”的部署方式很像是在桌上把一摞牌攤開。多星部署器通常是利用彈簧或爆炸螺栓等物理分離機構把衛星成對或一個個地釋放出去。衛星間可能會有少量接觸,但速度很慢,而衛星是按能承受這種接觸來設計的。他說:“但我們希望避免為這些衛星設置60個不同的部署機構。我們預計它們能夠在部署后很快開機。它們將開始對離子推力器進行加溫,并開展多項狀態檢查?!毙l星是否狀態良好大概在部署后約兩三個小時、也就是發射后三四個小時就能知道。
        • 2019 26 June
          北斗三號第二顆IGSO衛星升空 這顆“愛星”有何不同?
          北斗三號第二顆IGSO衛星升空 這顆“愛星”有何不同?來源 | 科技日報記者 | 付毅飛北京時間6月25日2時9分,第46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作為北斗三號第2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它將以更廣的區域、更高的精度,增強北斗三號整體技術指標。郭文彬 攝目前,中國北斗正以世界領先的速度部署全球導航“大棋局”。當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洲伽利略等紛紛以單一軌道衛星部署星座時,北斗獨樹一幟地采用三種軌道衛星組成混合導航星座,為國際衛星導航技術體系貢獻了中國方案。這樣的布局有何奧妙?記者走進了“北斗大本營”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一探究竟。三類“棋子”均不凡北斗三號目前已成功發射了21顆衛星,包括18顆MEO衛星(中圓軌道衛星,因小巧靈活被網友親切地稱為“萌星”)、1顆GEO衛星(地球靜止軌道衛星,被北斗人稱為“吉星”)和2顆IGSO衛星(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被北斗人稱為“愛星”)。這三類“棋子”落在縱橫交錯的“棋盤”上各司其職。萌星是全球組網的主力,不辭辛勞地繞著地球轉,讓星下點軌跡不停地畫著波浪線,以求覆蓋更廣闊的區域;吉星始終隨著地球自轉而動,以便時刻聚焦祖國;愛星則如同辛勤的蜜蜂,讓自己的星下點軌跡始終聚焦亞太地區,跳著8字舞。三類“棋子”并非首次聯手,在北斗二號系統中,他們就聯袂展現了非凡作用。立足國情巧布局有同學可能會問,別國導航系統都是以單一軌道衛星部署,北斗系統為什么有三種軌道衛星?這要從北斗發展路線之爭說起。北斗起步之初,該走什么樣的道路,是一步跨到全球組網,還是小步快跑、分階段跨越?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意見漸漸傾向于后者?!霸鴧⑴c技術路線討論的北斗一號衛星總設計師范本堯院士說:“系統一下建那么大(全球組網),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當時剛剛改革開放,用戶集中在國內、周邊。因此,‘先區域、后全球’的技術途徑很正確,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薄敝袊?亞太-全球,三步走的路線決定了北斗的格局。前兩步,北斗需要鎖定中國和亞太地區提供服務,吉星和愛星顯然更有優勢,而萌星則不太經濟實惠,況且當時萌星上的很多關鍵技術尚未突破。但也不能完全放棄萌星,必須通過實踐驗證技術,畢竟最終要邁向全球。為此,五院北斗人首次建成了 GEO/IGSO/MEO 混合星座,以最少的衛星數量建設了集基本導航、位置報告等多種業務于一體的北斗二號區域衛星導航系統,成為世界上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的典范。在該系統的建設中,通過4顆萌星在軌運行,逐步攻克了一系列瓶頸問題。因此當北斗開啟全球組網征程后,躍升為主力的萌星得以大顯神威。此時吉星和愛星就可以退出歷史舞臺了嗎?當然不!北斗人充分考量了吉星和愛星的優勢,為他們設計了數量不多、作用卻很關鍵的崗位。他們不僅承擔著配合萌星、增強北斗三號整體技術指標的“助攻”職責,還攜帶了很多“神器”,為未來的北斗之路進行拓展和驗證。獨特棋盤顯功底方案設計再智慧,最終還要付諸現實,這考驗著北斗人的技術實力和精神意志。為建成北斗二號系統,五院突破了混合導航星座設計、高穩定性信號播發通道、有源和無源定位一體化、星載原子鐘高精度高穩定熱控等眾多關鍵技術,首次實現導航定位、短報文通信、差分增強三種服務融為一體。吉星、愛星用于高精度導航的系列關鍵技術,get!愛星、萌星靈活高效的空間數據管理系統,提高衛星信息管理和自主運行水平,get!……北斗系統建設邁入第三步后,五院實現了我國導航衛星能力的提升和跨越:我國首個全桁架式衛星平臺,承載效率等指標達國際一流水平,get!首次實現獨具特色的新型導航信號播發,極大提升了用戶抗干擾能力和測距精度,get!    突破多軌道混合星座星間鏈路技術,實現導航星座“一站式管理”,get!突破衛星自主健康管理技術,衛星信號非計劃中斷次數達到國際先進導航衛星服務水平,get!……隨著清單上的瓶頸問題被逐項劃去,北斗將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闊步走向世界。
        • 2019 20 Aug
          初創公司專利技術實現手機與衛星直接通信
          初創公司專利技術實現手機與衛星直接通信來源 | 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據IEEE Spectrum網站近日報道,初創公司UbiquitiLink宣稱,該公司開發的專利技術可使普通手機直接與軌道上的衛星進行通信。該技術若得以推廣,則可以實現低成本的全球信息服務,而無需額外建立昂貴的天線或地面站。人們普遍認為,普通手機缺乏與在軌衛星通信的能力和靈敏度,因為衛星移動速度太快,無法形成有效連接。UbiquitiLink公司的工程師分幾個步驟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首先計算出,手機應當具有足夠的功率,才能將信號發射至在高約400千米的低地球軌道上的衛星,而且頻率應低于1 GHz,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信號在大氣中的衰減。消息將排隊等待過頂的衛星接收。最初,消息的接收頻率為每天一次,但隨著更多的衛星發射,頻率將上升為每小時一次。衛星將使用與地面蜂窩站相同的軟件,只需進行一些修改。由于衛星運行速度較高(約7.5千米/秒),信號將發生多普勒頻移,必須“欺騙”手機接受額外的時間延遲。該公司的一項專利技術就致力于解決這一問題。UbiquitiLink還消除了對干擾的擔憂。在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提交的文件中,該公司指出,來自衛星的下行鏈路信號“非常弱,幾乎相當于地面信號塔的最低功率限度”。在城市中,衛星的廣播將被城市中的大量蜂窩信號塔所淹沒;在沒有信號塔覆蓋的區域,則幾乎沒有任何干擾。只有在農村或郊區,信號塔比較分散,才會產生潛在的干擾問題。但UbiquitiLink經過論證認為,蜂窩網絡的設計以及衛星使用分時協議這兩個因素最多只會產生0.0000117%的沖突,只能影響很短的時間。今年2月,該專利技術接受了測試。一顆試驗衛星在與新西蘭和??颂m群島的蜂窩網絡設備短暫連接后,星載計算機出現故障。雖然試驗受到限制,但仍然獲取了所需的關鍵數據。UbiquitiLink計劃再試一次。幾天后,一顆衛星將搭乘SpaceX公司的火箭進入國際空間站,計劃用6個月的時間測試十幾個國家無線運營商的2G和LTE小區連接。UbiquitiLink與全球近20家運營商簽訂了試用協議,并計劃在56個國家/地區運營基本的消息服務。如果測試順利進行,UbiquitiLink希望明年可以開始發射衛星,到2023年計劃生產數千顆衛星。屆時,該服務將對海上救援等服務提供重大便利,也將對衛星初創企業造成沖擊。
        • 2019 26 Sept
          兩家“世界第一”的芯片商宣布力挺華為,“不斷供”
          兩家“世界第一”的芯片商宣布力挺華為,“不斷供”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編輯:李俊霞(實習)審核:王小龍今年5月份,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谷歌、高通、Arm等企業相繼宣布中止與華為的部分業務往來。高通是全球最大智能手機芯片供應商,Arm則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架構(IP)供應商。相比高通,英國芯片設計商Arm“斷供”更讓業界議論紛紛。高通“斷供”,華為尚有麒麟芯片接替,但Arm沒有替代方案,因為全世界超過95%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CPU都采用Arm架構,包括華為。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不過近兩日,好消息在不斷出現。9月25日,Arm中國方面表示,在合規的前提下,Arm確認V8架構和未來的后續架構技術,可以向包括華為海思在內的中國客戶授權。此外,高通公司CEO莫倫科夫對中國媒體表示,高通經過努力已恢復了對華為的產品供貨,并將爭取建立與華為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高通、Arm相繼表態今年5月,英國廣播公司(BBC)在一篇報道中稱,英國芯片設計商Arm告訴員工,它必須暫停與華為的業務。Arm公司2016年被孫正義的軟銀收購,但總部依然在英國劍橋。一起提起手機處理器,許多人眼前會浮現出高通、聯發科、三星、華為海思等公司,而這些廠商研發的大部分移動處理器都離不開Arm開發的處理器方案的支持。在半導體芯片產業鏈中,可分為IP設計、IC設計、晶圓制造和封裝測試四個環節。Arm只負責IP設計環節。具體而言,Arm的工作是研發Arm指令集、圖形核心和內核架構等,并將它們授權給IC芯片公司(如高通、聯發科、三星、海思等),緊接著由這些芯片公司設計出實際的芯片(如驍龍845、麒麟980等),再由晶圓制造代工廠(如臺積電、三星等)進行批量生產和封裝測試,最終銷售給各手機廠商。早在2009年,華為海思麒麟發布了一顆名為K3V1芯片,當時采用的就是Arm v5的架構技術,這也是華為首顆面向智能手機的芯片?,F在華為P30系列、以及最新的MATE30系列使用的芯片,均是基于Arm v8架構開發。所以,當Arm公司決定暫停與華為的業務時,就不難理解它對華為的影響有多大了。圖片來源:Arm官網9月25日,據澎湃新聞報道,Arm中國方面證實:在合規的前提下,Arm確認V8架構和未來的后續架構技術,可以向包括華為海思在內的中國客戶授權。當天,有媒體報道稱,Arm中國在深圳舉辦的媒體溝通會上表示:華為和海思是Arm長期的合作伙伴,經過實體名單之后,已經理清,不論是之前的V8架構還是以后的V9架構,都是基于英國的技術,Arm與華為和海思的合作,不會受到目前形勢的影響。V8架構是Arm當前最新的技術架構,下一代可能會命名V9。據悉,9月25日當天,Arm與Arm中國和海思也在召開三方閉門會議,共同商討三方的合作。根據Arm財報,2018年其中國區銷售額占公司整體的20%,2017年全球Arm手機處理器的市場份額超過90%,中國設計的SoC(System on a Chip)95%都是基于Arm技術,由此可見Arm在手機CPU市場占據著壟斷的市場地位。其開發的Arm v8架構2012年開始授權,2013年率先用于蘋果A7處理器。目前華為已獲得了Arm v8架構的永久授權,擁有在此架構上獨立開發32/64位處理器的基礎。ARM授權模式分三級,蘋果的A系列、高通的驍龍系列、華為的麒麟系列拿到的均是最高級,可以對ARM架構進行大幅度改造,甚至可以對ARM指令集進行擴展或縮減。圖片來源:西南證券除了Arm恢復對華為的支持,據新華社報道,美國時間24日,高通公司首席執行官史蒂夫·莫倫科夫表示,高通非??春弥袊?G領域的領先勢頭,希望繼續加強與中國伙伴在移動通信領域的戰略合作,共同推動全球5G部署和技術創新。談及美中經貿摩擦時,莫倫科夫透露,高通經過努力已恢復了對華為的產品供貨,并將爭取建立與華為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他表示,高通一直在妥善處理美中經貿摩擦對其在華業務的影響,并相信美中經貿摩擦會得到妥善解決。谷歌禁令仍未消除相比高通和Arm透露出的緩和態度,谷歌對華為的限制仍然毫不動搖,新的華為手機無法使用谷歌的專有應用和服務。9月19日晚,華為在德國慕尼黑發布了Mate 30系列,但由于美國政府持續禁止美國公司與華為合作,新機除了搭載基于開源AOSP的EMUI之外,并沒有搭載任何谷歌服務。這意味著用戶將無法訪問Google Play應用商店,也不能使用Gmail、YouTube、Google地圖等服務。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瀟尹 攝(資料圖)貿易摩擦對華為的海外市場頗為不利。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8月在開發者大會上表示:“如果沒有貿易摩擦,華為有很大概率今年做到全球第一……但今年成為全球第一,恐怕是做不到了?!盋analys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2019年二季度歐洲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為4510萬臺,與去年同期的4520萬臺幾乎持平,其中三星1830萬臺、華為850萬臺、蘋果640萬臺、小米430萬臺、HMD 120萬臺。華為的出貨量減少了160萬臺,同比下跌16%。但市場對Mate 30系列的預期并非一致悲觀。天風國際9月17日晚間發布的報告指出,約70%的華為高端手機是在中國銷售,故因欠缺谷歌服務而“無法”在海外市場銷售對Mate30出貨影響有限,預計2019年下半年Mate30系列出貨量約2000萬部。今年8月,華為正式公布了自主開發的操作系統鴻蒙OS。余承東表示,只要可能,公司仍然傾向于在其手機上使用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統,如果未來某天安卓不可用,鴻蒙將隨時可以頂上。任正非9月10日接受《經濟學人》采訪時也表示,“還是想繼續使用安卓系統,我們和Google還是很友好的。如果美國政府不準我們使用,我們也有替代方法,但是如果要進行替代,需要兩、三年時間才能完成。所以,終端海外銷量在這段時期有所下滑,我們認為是正常的?!?/span>
        • 2019 15 Nov
          一網和軟銀要求駁回Intelsat訴訟
          一網和軟銀要求駁回Intelsat訴訟巨型星座創企一網公司及其最大投資方軟銀集團已請求紐約最高法院駁回國際通信衛星公司(Intelsat)的一項訴訟,辯稱國際通信衛星公司未能最終確立其自稱擁有的一網衛星容量經銷權。一網和軟銀11月11日對法院表示,2016年底與國際通信衛星公司原本90天的談判窗口足足拖了一年有余,最終以未達成確定交易而收場。一網和軟銀稱,國際通信衛星公司今年早些時候收到了一網方面的警告信,因為其正在宣揚在四塊市場上擁有一網衛星容量的獨家分銷權,而它實際上并沒有這項權利。    國際通信衛星公司9月10日起訴一網和軟銀,狀告二者違約、欺詐及圖謀竊取保密和專有信息。運營著約50顆靜地衛星的國際通信衛星公司2015年向一網進行了2500萬美元的投資,以幫助這家英國創企尋求建設由650顆互聯網傳輸小衛星組網的一個低軌星座。    國際通信衛星公司要求獲得未明確數額的補償性賠償、懲罰性賠償以及禁令救濟,并要求對方承擔一定的律師費。該公司說,那筆2500萬美元的投資以一項商業協議為條件,而該協議將會讓國際通信衛星公司用戶能用上一網的通信服務。該公司稱,它在那項投資的當年便取得了航空、海事、油氣和美國政府市場的獨家全球分銷權。    一網和軟銀稱,國際通信衛星公司所說的獨家經銷權源自2016年10月的一項協議。在那項協議下,作為向一網進行10億美元投資的一部分,軟銀“獲得了買下一網未來將建立的全部容量和服務的權利”。一網和軟銀稱,國際通信衛星公司需在2017年1月25日前結束談判,但在談判期限兩次延長后,雙方最終還是未談攏。軟銀和一網稱,“國際通信衛星公司是想通過打官司取得其在超過17個月的正當談判中未能得到的東西”。它們說,在未能達成最終購買協議和服務級別協議的情況下,國際通信衛星公司的獨家經銷權從未生效。    國際通信衛星公司主管投資者關系的副總裁范貝博11月12日對《航天新聞》表示,該公司不對仍在進行的訴訟發表意見。一網和軟銀的回應并未明確軟銀具體是在何時就其買下一網全部衛星容量的權利采取行動的。軟銀合伙人克拉維爾2018年3月曾表示,這家日本投資方擁有一網的全部容量。在11月11日的法律備忘錄中,軟銀稱其把終止同一網的容量“安排”作為其2018年底向一網追加投資規劃的一部分。一網創始人懷勒2月份證實那項安排已被終結。    軟銀和一網稱,那項安排的解體也把國際通信衛星公司取得2016年討論的一網服務的窗口關上了。它們還稱,國際通信衛星公司首執斯彭格勒和執行副總裁兼總法律顧問布賴恩對于那扇窗戶正在關閉是很清楚的,因為兩人均“出席了討論這項提案的幾次董事會會議”。軟銀和一網寫道,“國際通信衛星公司同意熄滅對其現在想要尋求的法律訴求至關重要的一項合同”。國際通信衛星公司在其起訴書中說,盡管有關一網容量銷售的談判的確延長到了2018年,但任何一方都未曾表示雙方的合作協議已然“被終止、放棄或不再具有效力”。    一網和軟銀反駁說,國際通信衛星公司的欺詐指控應被駁回,因為“宣稱未能在截止期限前就條款達成一致并不足以去指控違反誠心談判的義務”。    國際通信衛星公司稱,一網的業務方案已做了調整,不再是以連接消費者和欠缺服務人群為主,而現在的方案與國際通信衛星公司的關鍵市場存在重疊。    軟銀和一網稱,國際通信衛星公司并未明確指出它們錯誤使用了其哪些機密信息、是如何使用的以及國際通信衛星公司到底受到了怎樣的傷害。國際通信衛星公司在其訴狀中說,它向一網提供了“詳細的市場進入策略、客戶名稱、眼下正在與國際通信衛星公司開展聯合研制工作的天線廠家的聯絡渠道、技術設計建議以及如何快速設計建設一座衛星控制中心,以使一網能夠及時地讓先期試驗衛星投入試驗性服務”。    軟銀和一網稱,國際通信衛星公司關于它們利用從談判中獲得的信息反過頭來與其競爭的說法“嚴重缺乏依據”,因為國際通信衛星公司獨家經銷一網容量的權利從未真正落實。來源 | 航小宇(hangxiaoyucasc)
        • 2019 27 Dec
          衛星發動機長啥樣?
          衛星發動機長啥樣?發動機就像人的心臟一樣,心臟維持人的一切生命活動,而發動機則推動機器的運轉。之前,我們聊過了飛機的發動機、火箭的發動機,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衛星上的發動機又是什么樣的! 1  高壓冷氣——小動力,大作用早期的衛星,由于推進技術還不成熟,多使用高壓冷氣推進,而這里的冷氣主要是氮氣。不僅是衛星,其他航天器比如前蘇聯的“東方一號”載人飛船、美國的“空間實驗室”也用到了冷氣推進。 冷氣推進的優點是安全可靠,無污染,但是推進動力小,性能低下。 大象站地上,巍然不動,你加速向其跑去并撞它,大象還是巍然不動。但假如,大象在執行太空行走任務時,恰好放了一大個屁,則大象姿態必有所改變。所以,高壓冷氣推進雖然性能不高,但用來調整衛星在太空中的各種姿態是綽綽有余的。 因此,我國有一小部分衛星依然還在使用高壓氮氣。 2  單組元推進系統——神奇的“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肼是德國V2導彈的其中一種燃料。在催化劑銥的作用下,肼會瞬間分解成氮氣和氫氣,并在幾毫秒內達到800℃高溫。 后來,肼則是廣泛地用在了衛星動力上。如果發動機只使用一種推進劑,就叫單組元推進劑。而像“液氧和液氫”、“液氧和煤油”這些組合就叫雙組元推進劑。相應地,只使用一種推進劑比如肼的推進系統,就叫單組元推進系統。 在性能上,單組元推進系統比高壓氮氣推進更為優越,但跟其他動力系統相比,比沖還是較低,主要用在中小型衛星上。2002年10月我國發射的“資源2號衛星”就采用了單組元肼發動機。    此外,探測過冥王星,且是有史以來以最快發射速度離開地球的探測器“新視野號”,其電力由9.75公斤的钚-238氧化物粒料提供,而它的姿態調整以及軌道修正則由安全可靠的單組元肼發動機控制——新視野號攜帶了77公斤肼,作為對比,整個新視野號僅有470公斤左右。 3  雙組元推進系統——雙劍合璧與單組元推進系統相比,雙組元推進系統使用兩種推進劑。 目前,廣泛應用于北斗導航衛星、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等衛星上的490N發動機,便是屬于雙組元推進系統。該發動機的推進劑為四氧化二氮(N2O4) 和甲基肼,其真空推力為490N,主要用來進行軌道調整,比如爬高。 上面列舉的這些衛星上所用的,均是該款發動機的第一代。 2012年6月,第二代490N發動機產品成功應用在中星2A衛星上。2013年5月發射的中星11號衛星也使用了490N發動機。 2016年初,我國第三代490N發動機通過試車考核,試車壽命超過25000秒,第三代采用錸銥推力室,比沖達到325秒,比國際同行產品高出2秒。錸銥推力室負責人徐方濤說:“由于衛星攜帶的推進劑有限,要想提高衛星的壽命,就必須提高衛星發動機的性能。據統計,發動機的比沖每提高1秒,可節約數千克燃料,帶來近億美元的經濟效益?!?#160;前段時間的“中星9A”衛星,使用的正是490N發動機。至于是第二代還是第三代,暫無資料可查。 4  電推進系統——輕裝上陣   最后,就是最新的電推進系統,它主要采用離子推力器,但是,實際上在非全電推進的系統中,還可能用到“肼增強推力器”和“電弧推力器”。 最核心的離子推進器,其原理是先將氣體電離,后用電場力將帶電的離子加速后噴出,繼而產生推力。 而肼增強推力器就是單組元肼發動機中分解出高溫氮氣、氫氣等氣體后,這些氣體再次通過電阻加熱器加熱,進一步提高燃氣的溫度。電弧推力器則是通過電弧加熱氣體,氣體受熱膨脹高速噴出從而產生推力。 如果是全電推進系統,則衛星不再擁有化學發動機和化學燃料,衛星重量可降低40%以上,其帶來的好處不言而喻。比如,就發射成本而言,如果以前一枚火箭只能發射一枚衛星,那么,在采取全電推進后,衛星重量得以大幅下降,就能同時發射兩顆衛星了,發射成本瞬間降一半!    在軌高度3.6萬公里的靜止軌道上的那些衛星,它們為了維持在軌15年左右的時間,還有就是其通過自身動力從轉移軌道提升到靜止軌道時,會消耗大量燃料。因此,這些衛星有超過一半的重量都是由推進劑帶來的。而離子推力器不需要攜帶推進劑,因此,可以大幅降低衛星重量,并延長在軌時間。當然,它同時也要付出代價。例如,若使用化學發動機,那么衛星從發射到定點就位只要一周或兩周時間,但使用全電推進的話,此過程將耗費4到9個月,可謂龜速。不過,對于在軌十幾年的通信衛星來說,犧牲五六個月的時間是可以接受的。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不少小國家也能造衛星,甚至具有發射能力。然而,相同軌道高度和重量的衛星,我在軌18年,你在軌6年,這就是差距,而這種差距,很大的原因是由衛星上的推進系統決定的。從冷氣推進到電推進系統,我國衛星上的發動機不斷改造升級,這見證了我們在衛星制造和發射上所取得的一系列卓越成就! 來源 | 中國科普博覽(kepubolan)作者 | 寒木釣萌
        • 2020 4 Mar
          印度介紹發射計劃、載人航天和太空運輸進展
          印度介紹發射計劃、載人航天和太空運輸進展據spacenews網站2020年2月27日報道,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最近公布一份年度報告,介紹2020年包括地球觀測、通信和導航衛星在內的多種衛星的發射計劃,同時也闡述了在印度在太空運輸和載人航天領域取得的進展。印度計劃在2020年4月份開始發射10顆地球觀測衛星,其中包括光學、多光譜和高光譜以及合成孔徑雷達衛星。此外還包括計劃明年發射3顆通信衛星和2顆導航衛星。此外太空對接實驗(SPADEX)也是計劃在2020年完成的另一項任務,將使用追逐者和目標來驗證兩個航天器對接所需的技術,這是一個先導項目,旨在為行星飛行任務和航天員運輸能力做準備。根據印度太空研究組織在2月初發布的《2019-2020年度報告》,印度在2020-2021年的太空預算為19億美元。此外美國特朗普總統在本周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時贊揚了印度在月球探測和載人航天方面所作的努力,兩國也承諾深化在防務和安全合作,尤其是提高兩國對海洋和太空領域的認識。印度太空研究組織的報告也介紹了載人航天和太空運輸領域最近取得的進展。首先是“太空飛行器”(Gaganyaan)載人航天計劃已經取得進展,其載人逃生系統的配置已經確定,并計劃使用5個采用了新開發的高燃燒率推進劑系統的固體發動機?!疤诊w行器”項目的目標是在低地球軌道上展示載人航天飛行能力,并將3名宇航員送入軌道5-7天并安全返回,其乘員艙的高度為3米,直徑為3.5米。此外在太空運輸方面,印度正在開展一個可復用運載火箭(RLV)項目,為開發類似飛機的翼體飛行器驗證相關技術。印度的發射計劃還包括進行2次小型衛星運載火箭(SSLV)飛行演示,該火箭直徑2米、高34米,能夠將10-500公斤重的衛星發射到500公里的軌道上。Microsat-2A衛星將演示小型衛星運載火箭的按需發射功能,該衛星142公斤,將在350公里的軌道上運行10個月。文章來源于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 ,作者陳柱文
        • 2020 25 Mar
          DARPA在作戰司令部展示“COMPASS”新工具
          DARPA在作戰司令部展示“COMPASS”新工具2020年3月20日位于夏威夷的美國印度太平洋司令部總部最近測試了DARPA開發的一套原型系統,該系統旨在幫助軍事分析人員和計劃人員確定觀察到的事件(例如增加的部隊運動、網絡入侵和內亂)是否是與外界無關的事件,或者它們是否相互關聯。作為對手協調行動的一部分,以實現地理區域中的戰略目標。印太司令部情報和作戰部門的作戰人員在去年12月花費了三天時間試用DARPA的COMPASS工具套件。COMPASS代表“通過規劃主動態勢方案進行收集和監視”,它分析大量數據以揭示競爭活動,并顯示代表每個假設背后的證據和分析的結果。COMPASS尋求利用先進的AI和其他技術來幫助指揮官針對競爭對手的復雜、多層競爭活動做出更有效的決策。競爭是指旨在實現地緣政治目標而又不引起全面的武裝沖突的非暴力或暴力行動。COMPASS計劃的最終目的是為戰區一級的作戰和規劃人員提供強大的分析和決策支持工具,以減少敵對行動者及其目標的歧義。DARPA戰略技術辦公室項目經理Fotis Barlos表示:“我們不到一年前就啟動了該計劃,并極力要求軍事用戶對其進行評估?!?#160;“印度太平洋司令部為這項實驗提供了強大的支持,隨著我們繼續開發AI技術和用戶界面,他們的反饋和見解仍然無價?!盋OMPASS將自己與現有的數字化輔助工具區分開來,現有的數字化輔助工具大多提供了歷史趨勢,讓分析人員試圖弄清楚他們所觀察的是否是正?;顒?。Barlos認為:“ COMPASS試圖將所有傳入的數據放入我們所謂的“行動范圍”,然后自動生成多個假設?!?#160;“從本質上講,人工智能告訴作戰人員,“根據我所看到的,我相信這些活動是對抗性競爭活動的一部分,是一系列活動的一部分,并以圖形形式提供該信息供人類評估?!盉arlos表示:“無論底層算法的復雜程度如何,AI系統可以產生的假設總是存在一些不確定性?!?#160;“這是COMPASS直接解決的領域?!霸诖藢嶒炛?,我們告訴每個分析人員和操作團隊,他們將涉及印度太平洋責任區的四個主要參與者(一個民族國家,一個恐怖分子參與者,一個背景參與者,以及民族國家的代言人”。參與者的任務是使用COMPASS來確定每個行為體的努力方向,并在模擬的10天內盡早進行?;ǖ臅r間越少越好?!痹谡麄€實驗過程中,作戰人員測試了COMPASS的三個版本的原型:雷神BBN技術部門、系統技術研究部門和洛克希德·馬丁先進技術實驗室。該試驗的主要好處是讓美國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的操作員和分析員熟悉一種新的工具和新的過程,可以在競爭空間中與近鄰的對手進行作戰。巴洛斯表示:“眼下,分析師們閱讀了許多報告,并試圖弄清正在發生的事情,而他們對此非常擅長?!?#160;“但是每次您必須寫下一些內容并將其與昨天或前一天看到的內容相關聯時,這都是一個挑戰?,F在,他們有了一個將所有東西放在一起的工具,我們提供了我們希望它將成為解決對抗性競爭的一種更快,更有用的方法?!睂嶒灲Y束后,美國印度太平洋司令部負責關鍵基礎設施保護、反恐和任務保證的空軍上校約瑟夫·穆薩奇亞(Joseph Musacchia Jr.)表示:“ COMPASS有潛力成為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和 任務保證的世界,并證明我們可以以“需求的速度”發現活動模式,然后對其采取行動?!盌ARPA正在與美國印度太平洋司令部的情報、作戰、計劃和政策部門合作,以進行進一步的協作,并使COMPASS原型工具可用于司令部使用實際數據進行進一步測試。來源: 網電空間戰
        • 2020 20 Apr
          DARPA進攻性蜂群戰術(OFFSET)項目授出第五次沖刺合同
          DARPA進攻性蜂群戰術(OFFSET)項目授出第五次沖刺合同據DARPA官方網站2020年4月13日消息,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向九家機構授出“進攻性蜂群賦能戰術”(OFFSET)項目合同,開始了項目的第五次“沖刺”工作。OFFSET項目于2016年12月啟動,設想通過由協同自主系統構成的蜂群為城市環境中的徒步部隊提供態勢感知能力。OFFSET項目有五個關鍵領域——蜂群戰術、蜂群自主、人與蜂群組隊、虛擬環境和物理試驗臺。每個沖刺側重于其中一個或幾個領域。蜂群沖刺旨在鼓勵快速創新和持續整合最新技術。第五次沖刺包括兩個專題領域:物理試驗臺和蜂群戰術。參與這兩個專題的蜂群沖刺機構將把他們的技術集成到一個或兩個OFFSET蜂群系統架構中,并將在計劃于2020年12月進行的相關現場測試中進一步開發演示其創新解決方案。共有以下9個機構獲得了第五次“蜂群沖刺”合同:1. 重點領域:物理試驗臺· 密歇根理工大學/密歇根理工學院·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 HDT遠征系統公司· 哨兵機器人公司· 德州農工大學2. 重點領域:蜂群戰術· 密歇根理工大學/密歇根理工學院· 查爾斯河分析公司· 翱翔科技公司· 西北大學物理試驗臺重點領域的五家機構將重點加速進行硬件部件的集成和增強,創建強大的蜂群新能力,例如縮短蜂群部署時間,引入新型導航和感知傳感器,在蜂群作戰中納入空氣動力學固定翼飛機,以及提高城市環境中輪式車輛的機動性。面對城市環境中的高樓、狹小空間和視線受限等一系列挑戰,對蜂群物理試驗臺進行增強、使其能夠克服這些挑戰是OFFSET項目的期望目標。蜂群戰術重點領域的四家機構將重點設計和實現采用空中和地面機器人組成蜂群的附加戰術,實現諸如“在4到6小時的任務期限內在8個正方形城市街區內占領關鍵城市地形”這樣的特定任務目標。所建議的戰術實例包括干擾對手決策,混淆蜂群意圖,更新某個動態環境地圖,以及維持室內蜂群通信等。來源:電科小氙
        • 2020 15 May
          股東敦促Intelsat不要陷入破產,以免喪失FCC的C頻段補充款
          股東敦促Intelsat不要陷入破產,以免喪失FCC的C頻段補充款擁有40億美元資金的投資咨詢公司Cyrus Capital Partners在紐約和倫敦都設有辦事處,該公司表示,在未能支付4月15日到期的1.25億美元利息后,該公司似乎正走向第11章破產申請。未能支付的利息付款觸發了一個30天的寬限期,供Intelsat在違約前完成付款。Intelsat的子公司Intelsat Jackson,持有該運營商147億美元債務的大部分,且拖欠支付利息。Cyrus Capital在5月5日發布的一封信中表示,Intelsat破產可能會嚴重損害衛星運營商收取高達48.6億美元的FCC獎勵金的能力,這些獎勵金用于快速清除Intelsat主要用于美國電視廣播的300兆赫C波段頻譜。Intelsat 必須在5月29日之前決定是否參加聯邦通信委員會的加速頻譜清除計劃。另一位Intelsat股東,新澤西州Short Hills的阿帕魯薩(Appaloosa)在2月份敦促該公司向FCC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使這意味著Intelsat將破產。Cyrus Capital認為,國際通信衛星公司應盡其所能,確保收到48.6億美元,“不允許Intelsat集團內的任何公司在這個關鍵時刻損害價值?!睋惱账官Y本(Cyrus Capital)稱,Intelsat Jackson絕非資不抵債,并有財力繼續償還債務。塞勒斯資本(Cyrus Capital)持有Intelsat 7.6%的股份,該公司告訴Intelsat,應確保支付逾期利息,并表示,Intelsat應創建一家“遠離破產”的公司,以確保在破產時能夠清除C波段頻譜。賽勒斯資本說:“Jackson提出價值毀滅性破產申請的前景,無論多么遙遠或不明智,都要求董事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加速付款不受此類程序的影響?!盋yrus Capital還告訴Intelsat,它應該放棄2021年至2025年期間各種附屬債務持有的擔保人角色,稱這些擔?!爸粫谥亟M過程未達成一致的情況下,拖累整個Intelsat集團”根據4月30日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U.S.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的一份文件,面對來自冠狀病毒大流行和C波段利益相關者的壓力,Intelsat同意在5月6日或前后支付部分高級員工留任獎金。Intelsat首席執行官斯蒂芬?斯賓格勒(Stephen Spengler)將獲得最大的獎金,首先一次性獲得105萬美元,其次是Intelsat首席財務官大衛?托利(David Tolley),獎金為65萬美元。Intelsat的首席行政官Michelle Bryan、首席服務官Michael DeMarco和首席商務官Samer Halawi也將分別獲得價值數十萬美元的留任獎金。高管將根據先前商定的目標激勵措施獲得額外的留任獎金。這些獎金是繼3月份Intelsat長期負責投資者關系的副總裁黛安娜·范貝伯(Dianne Vanbeber)離職后發放的。4月30日,Intelsat宣布塔赫敏·克拉克繼任Vanbeber的職務。本文轉載自“衛星通信觀察(SatcomView)”,原標題《股東敦促Intelsat不要陷入破產,以免喪失FCC的C頻段補充款》
        • 2020 9 June
          美國雷聲公司開發衛星數據融合系統
          美國雷聲公司開發衛星數據融合系統美國雷聲公司開發了一個原型系統,用于管理衛星數據的泛濫,從而有助于為戰斗人員以及最終的民用急救人員和研究人員生成警告和情報信息。該系統旨在充分發揮衛星數據的全部潛力美國政府的全球衛星網絡不斷產生大量數據-即衛星每一天都在產生PB級的數據?!懊绹壳霸谔罩袚碛谐^350顆衛星,這些衛星承擔著從監視天氣狀況、提供GPS信號、收集情報和中繼通信等多個方面的任務。這甚至還沒有包括由美國公司運營的數百顆商業衛星,”雷聲音公司負責C2、太空與情報部門的副總裁Ted Glusko表示?!拔覀冃枰_保我們能夠利用這些衛星收集的所有信息?!碑斍?,雷聲公司正在與美國空軍合作開發一種原型系統,名為“未來作戰彈性地面演進任務數據處理應用程序框架”(簡稱FORGE MDPAF)以管理海量衛星數據,這是一項價值1.97億美元的合同的一部分,該合同用于升級該軍種的導彈預警架構。未來的作戰彈性地面演化任務數據處理應用程序框架(FORGE MDPAF)將處理來自美國空軍不斷發展的基于空間的紅外系統星座以及未來的下一代OPIR星座的高空持久性紅外衛星數據,并能夠處理來自其他民用和環境傳感器的數據。目標:為戰斗人員以及最終的民用第一響應者和研究人員生成警告、感知和情報信息。負責系統開發的雷聲公司工程學專家Karen Casey說:“ FORGE將開放對數據的訪問?!?#160;“對于導彈預警信息,我們將提供適用于每個安全級別的平臺。但是,我們還將提供用于火力探測,火山活動,農業變化和電力消耗預警的應用程序,僅舉幾例?!辈煌膽贸绦驅⒃试SFORGE(一種高級的數據處理框架)處理特定類型的數據?!?FORGE平臺的操作非常類似于智能手機;如果沒有結合所有的應用程序,它并不會發揮很多作用?!崩茁旻ORGE系統工程師Jabari Loving說?!坝捎贔ORGE將是美國國防部擁有的系統,因此所有應用程序都將使用國防部最嚴格的網絡安全認證標準進行審查。反過來,雷聲公司將只是提供一種框架?!崩茁暪镜腇ORGE技術已經過SBIRS驗證運用,經過了衛星可見光紅外成像輻射計套件和地面雷達的數據測試。它還根據最新的網絡和信息安全標準構建。該框架的主要任務是向五角大樓和國家指揮機構發出導彈警告。但是該系統同時具有明顯的民用應用。Jabari Loving表示:“ OPIR是一種非常先進的熱特征檢測器?!?#160;“如果FORGE托管了一個急救應用程序,它實際上可能在開始時就看到森林火警之類的東西?!蹦壳罢谑褂肈evOps管道流程開發FORGE,以在增加新任務時編寫和安裝新應用程序。與FORGE框架最相似的是全球定位系統,它最初是軍事系統,但現在已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所依賴的關鍵服務?!?FORGE確實可以起到同樣的作用,” Glusko說?!?GPS是我們所有人每天都在使用的東西?!蔽募碓矗壕W電空間站
        • 2020 10 July
          從概念到現實——DARPA推動“馬賽克戰”概念發展
          從概念到現實——DARPA推動“馬賽克戰”概念發展美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戰略技術辦公室于2017年提出“馬賽克戰”概念,設想通過快速靈活集成各種傳感器、多域指控節點、有人/無人平臺,獲得新的不對稱優勢。近年來,DARPA陸續發布“戰略技術”跨部門公告、公布三個項目,其中兩個項目的具體內容保密,說明DARPA正在積極推動“馬賽克戰”概念發展。一 、“戰略技術”跨部門公告2019年3月,DARPA戰略技術辦公室發布“戰略技術”跨部門公告,尋求支持馬賽克戰的創新性理念和顛覆性技術:①馬賽克技術。能夠使指揮官運用作戰空間所有能力建立并運行效應鏈的技術,重點關注規劃與編成、互操作性、實施3個功能領域;②馬賽克效應網絡服務。擴展效應鏈能力的技術,關注符合“馬賽克戰”戰略的新穎傳感器和效應器,強調針對均勢對手的進攻性非動能效應;③馬賽克試驗?;ゲ僮鞲鞣N建模仿真和試驗環境的集成技術與方法;④基礎性戰略技術和系統。用于“馬賽克戰”系統和架構的創新性理念,可能涵蓋顯著降低系統尺寸、重量、功率或成本的技術,使系統快速更新的技術,顯著提高系統效能的技術等。2020年2月,DARPA戰略技術辦公室再次發布“戰略技術”跨部門公告,繼續尋求相關理念與技術。二、“馬賽克戰”項目(一)“普羅維登斯”(Providence)項目2019年10月,DARPA戰略技術辦公室發布“普羅維登斯”項目跨部門公告,旨在尋求開發新型射頻傳感和信號處理的創新性研究建議書?!捌樟_維登斯”項目關注海軍水面戰、電子戰、戰斗空間監視、機器學習、智能系統和超寬帶接收等技術領域,探索可在技術或系統方面實現變革性進展的創新方法。項目分為兩個階段,總周期為36個月。項目是“馬賽克戰”最終愿景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內容保密。(二)“相干振蕩器”(Coho)項目2019年11月,DARPA戰略技術辦公室發布“相干振蕩器”項目跨部門公告,尋求為未來射頻系統開發先進信號處理技術的創新性研究建議書。未來射頻系統通過增大實時信號探測與識別能力的工作帶寬,為在“反介入/區域拒止”環境實施戰術行動獲得不對稱優勢?!跋喔烧袷幤鳌表椖繉閼鹦g信號探測與識別提供以下益處:①監視。結合大工作帶寬與噪聲隔離,在低信噪比環境下開展背景電磁搜索;②濾波?;谡{制特性隔離信號,在存在同信道干擾的情況下處理信號;③定位。支持多孔徑處理的低延遲實現,基于方位角度識別信號。項目分為兩個階段,總周期為39個月。項目是“馬賽克戰”最終愿景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內容保密。 (三)“彈性組網分布式馬賽克通信” (RN DMC)項目2020年6月,DARPA發布“彈性組網分布式馬賽克通信”項目跨部門公告,尋求分布式相干通信技術領域的創新性建議書,重點關注開發適用于當前戰術無線電作戰波形的雙向馬賽克元件系統。項目旨在通過由空間分布式收發器元件(或貼片)組成的馬賽克天線實現長距離通信。項目通過拼湊空間分布式貼片收發器,替代高功率放大器以及大型定向天線。其中單個貼片可以使用射頻探測來估計信道響應并調整發射載波相位。這使得分布式馬賽克天線能夠發射定向波束,并且特定方向無波束發射。項目分為三個階段,總周期為45個月。項目是“馬賽克戰”最終愿景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幾點認識(一)“馬賽克戰”概念已經初步完善DARPA自2017年提出“馬賽克戰”概念后,在相關領域鮮有進展。直到2019年,DARPA才發布“戰略技術”跨部門公告,之后又陸續發布三個項目跨部門公告尋求支持“馬賽克戰”的具體技術,并明確這三個項目是“馬賽克戰”最終愿景的重要組成部分??梢酝茢?,“馬賽克戰”概念已經初步完善,DARPA正推動“馬賽克戰”從概念走向現實。(二)高效實時戰場通信是當前DARPA“馬賽克戰”的首要關切“馬賽克戰”將實現各種傳感器、節點與系統的分布式互聯,射頻通信是其基礎性關鍵技術之一。DARPA首先公布的三個“馬賽克戰”項目均與射頻通信有關,其中:“普羅維登斯”項目關注新型射頻傳感和信號處理;“相干振蕩器”項目關注支持未來射頻系統的先進信號處理技術;“彈性組網分布式馬賽克通信”項目關注可實現長距離通信的分布式相干通信技術。來源:航天防務作者:佘曉瓊
        • 2020 6 Aug
          火星探測步步驚心,不是探月的簡單“復制”和“粘貼”
          火星探測步步驚心,不是探月的簡單“復制”和“粘貼”8月2日7時0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3000N發動機工作20秒鐘,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截至第一次軌道修正前,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太空中飛行約230個小時,距地球約300萬公里,離到達火星也更近了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離軌著陸示意圖天問一號探測器3000N發動機工作示意圖眾所周知,我國已經成功進行了4次月球探測,也成功地在月面著陸,并利用玉兔號月球車進行了巡視探測。那么,火星探測是否只是月球探測的簡單翻版?兩者又有些什么區別?探火遠比探月難實際上,探火和探月的區別非常大。從統計數字來看,人類對月球探測的成功率約為76%,而對火星探測的成功率僅為50%多,顯然,火星探測更為兇險、難測……從距離上來說,月球繞地球公轉,離地球時近時遠,最近時約36萬公里,最遠時約40萬公里,平均距離約為384400公里。而火星以橢圓軌道繞太陽飛行,它與地球的最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里,最遠距離則超過4億公里。相比月球探測,執行火星探測需要面對地火最遠距離約為地月距離1000倍的事實,需要解決的問題更多。另外,發射窗口也大不相同。大約每隔26個月就會發生一次火星沖日,這時航天器從地球出發到達火星所需要的能量最少,也就成為了最佳的火星發射窗口,否則就需要再等兩年。而月球探測的窗口選擇就要寬松得多,大約每個月就有一次。深空探測器一般分為軌道器、著陸器、巡視器。軌道器主要負責執行從與運載火箭分離后到環繞探測星球這一段的任務,完成深空飛行保障、軌道機動、對目標進行遙感等操作。著陸器則負責執行從與軌道器分離后到軟著陸于星球表面這一段的任務,完成著陸防護、著陸減速等操作。巡視器主要負責執行從與著陸器分離后在星球表面探測這一段的任務,用來完成星球表面行走、原位探測等操作。嫦娥四號探測器首訪月之暗面路徑圖進入奔火軌道之后,火星探測器將以第二宇宙速度在這條高速路上全速前進約7個月,其間預計執行4次中途修正。而月球探測器一般僅需沿著奔月軌道飛行5天即可進入環月軌道,其間最多只需要3次中途修正?;鹦擒壍榔髅媾R的最大問題是通信距離遙遠,以及由此帶來通信時間延長和傳輸速率降低的問題。地火之間的通信單程時延最長約為23分鐘,而地月之間的通信單程時延僅為1秒左右。換而言之,對于火星探測器來說,地面上發送一個控制指令上去,到接收到軌道器的反饋,將近1個小時的時間就過去了,這對于軌道器在近火點的點火機動尤為致命。這就要求軌道器的設計更為可靠、更為智能。另外,由于距離遠所引起的信號衰減更嚴重,探測數據的傳輸速率嚴重受限,測控及數傳碼率將低于月球探測1~2個量級以上。由于月球的自轉和公轉周期一樣,都是1個月,所以在地球上只能看見月球的一面,背向地球的一面永遠看不見。這樣一來,著陸于月球正面的探測器就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與地球進行通信,無需中繼通信支持。而火星自轉周期為24小時37分,幾乎和地球上的一樣長?;鹦枪D1周約為687天,約等于地球的兩年。探測器同時受地球、火星、探測器相對運動和地面測控站分布的影響,測控通信難以全空間覆蓋,通信窗口極為有限。由此可見,火星探測軌道器還必須擔負起火星表面與地球之間的通信中繼任務。著陸方式差別著陸器負責克服目標星球引力加速所帶來的影響,承載著陸探測載荷,以可承受的撞擊速度降落于星球表面。這里面影響最大的就是星球表面的大氣。嫦娥四號探測器著陸在月球背面月球沒有大氣,著陸器只能靠發動機反推來減小下降速度,有人稱落月探測器著陸過程為“黑色700秒”。而火星有大氣,密度大約只有地球的1%。盡管如此稀薄,但給火星著陸器帶來巨大的麻煩,使得在火星上著陸更不容易,要經歷“恐怖9分鐘”。過去的人類火星探測任務中,共有17次嘗試著陸火星,只有8次成功,成功率47.1%。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火星示意圖月球沒有空氣,蘇聯月球車1號、2號,美國阿波羅登月飛船和我國嫦娥3號、4號探測器等,都采用了緩沖發動機反推+著陸腿的方式。而火星上有空氣,在火星上著陸時就需要對高速再入大氣產生的摩擦熱流進行防護。著陸器要裝備類似于神舟飛船的熱防護外殼。在速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時,還需要拋掉防熱大底,展開降落傘減速降落?;鹦侵懫鞯能浿懛绞街饕?種:一是氣囊彈跳式,二是著陸腿式,三是空中吊車式,每種方案都各有優缺點。氣囊式比較簡單,成本也低,但只能滿足重量小的探測器軟著陸的要求;空中吊車式反之;著陸腿式介于它們兩者之間。美國“海盜號”“鳳凰號”“洞察號”等火星著陸器都采用降落傘+緩沖發動機反推+著陸腿的方式。美國“火星探路者”“火星漫游者”采用降落傘+氣囊彈跳的方式;美國“火星科學實驗室”采用降落傘+緩沖發動機反推+空中吊車的方式。我國此次發射的火星著陸器將采用降落傘+緩沖發動機反推+著陸腿的方式。具體來說,那就是經過氣動外形減速、降落傘減速、反推發動機減速,展開著陸腿,緩沖著陸到火星表面。巡視器差異即使實現安全著陸,在星球表面行走的巡視器也需要隨時面臨巨大的挑戰。玉兔二號月球車月球上沒有大氣,所以沒有風雨變幻,無法靠對流的方式來傳遞熱量。月球白天和夜晚的溫差高達310攝氏度。月球白天最高溫度可達130攝氏度,晚上溫度會下降到零下180攝氏度左右,且月球的白天和夜晚各自長達13.5天。這就使得月球巡視器在熱控方面需要特別的設計,尤其要考慮它如何度過漫長而寒冷的月夜。為此我國的玉兔號月球車身披“黃金甲”,科研人員還專門為其裝備了核電池這個“暖寶寶”。而火星上有大氣,溫度差別沒那么大。但大氣運動引起的巨大沙塵暴可是火星獨有的現象,幾乎在每個火星年里都要發生一次,最大可達地球12級臺風的好幾倍,而且一旦刮起來可持續3個多月。天問一號探測器攜帶的火星車火星距離太陽更遠,同樣面積下,太陽光的能量只有月球表面的40%,因此火星巡視器為了接收更多的太陽光,太陽能電池板“翅膀”將變得更大,而且其方向還要不斷調整,努力對著太陽的方向。在塵暴發生時,火星巡視器受到沙塵的遮蓋,接收到的太陽光能量更是急劇下降,這就必須為火星巡視器設計一個“休眠”模式,耐心等待塵暴過去。另外,火星表面的重力只有地球的38%,而月球表面的重力約為地球的1/6,相比來說大多了,因此火星巡視器的支撐結構也必須設計得更強壯才行,火星巡視器移動也需要更大的功率來驅動。本文轉載自“中國航天報”,原標題《火星探測步步驚心,不是探月的簡單“復制”和“粘貼”》,文 | 于遠航
        • 2020 16 Sept
          Eutelsat:衛星運營商規模太小,需要行業整合來保持競爭力
          Eutelsat:衛星運營商規模太小,需要行業整合來保持競爭力Eutelsat首席執行官魯道夫·貝爾默Eutelsat首席執行官魯道夫?貝爾默(Rodolphe Belmer)領導著全球最大的衛星運營商之一,他說,他預計衛星通信公司之間的有意義的整合將很快發生,而這一“不可避免的”事件將幫助運營商獲得所需的規模,以適當地支持電信客戶的未來需求。Via Satellite最近為9月版采訪了Eutelsat的首席執行官Rodolphe Belmer,談到了該運營商在視頻市場的計劃,以及為什么Eutelsat繼續將視頻視為一個關鍵的垂直市場。在Eutelsat的最新全年財務業績中,視頻占其收入的61%,但是隨著Eutelsat在衛星寬帶,數據和移動服務領域進行投資,Belmer預測,連接性將為該公司帶來同等的收入?!稗D型并不意味著我們要拋棄現有業務,我們要繼續盡可能地保持這一業務。我們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視頻業務繼續存在,并且將不僅僅是我們發展新的垂直領域的工具“。在一次廣泛的采訪中,貝爾默談到了即將開始的KONNECT服務,低地球軌道(LEO)星座,以及物聯網(IoT)連接的未來。VIA SATELLITE:你認為Eutelsat在下一個財政年度會比剛剛結束的財政年度看到更多的新冠病毒流行的影響嗎?貝爾默:下一財年的目標在11.8億至12.2億歐元(約12億至14億美元)。鑒于我們公布的本財年的收入為12.6億歐元[按1.14歐元/美元的比率],這意味著我們的收入將或多或少減少,如果您按照我們的目標來看,我們的收入將減少6000萬歐元。這種下降大部分是由于COVID-19的影響。去年剛剛結束,我們在財政年度最后幾個季度的影響達到1500萬歐元。我們預計,在我們剛剛開始的整個財政年度,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同樣的影響。這種影響很大程度上來自于移動性服務,而不是廣播業務。主流廣播并沒有受到太大影響。VIA SATELLITE:您能看到Eutelsat收購SES視頻業務的情況出現嗎?或者兩家公司可能合并?貝爾默:我們的視頻業務小于SES,SES的視頻業務更多。但我認為,通信衛星產業需要整合,以有效應對未來的互聯世界。我們需要擴大規模,為全球基礎設施融資,以便與世界各地的電信網絡有效連接。我們需要擴大規模,以便能夠支持基礎設施、空間段,還需要地面設備來連接地面電信公司和銷售這些設備的商業力量。這可能是工業界未來幾年的重點之一。合并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需要一段時間的。這不僅僅是因為財政原因(因為這個行業在某些垂直領域的產能過剩)。這當然可以產生協同效應,但更重要的是,有效地解決互聯互通的世界和這一非常巨大的潛在風險。我們需要進行整合,以便與大國政府支持的新來者有效競爭。VIA SATELLITE:那么,回答是“是”嗎?貝爾默:我們需要擴大規模-我們每個人都太小了。我不能評論具體誰應該合并。我所能說的是,我們行業的未來絕對需要整合。VIA SATELLITE:你能解釋一下你最近收購BigBlu寬帶衛星業務的舉動嗎? 貝爾默:在財務方面這是較小的收購,我們披露了收購價格[3800萬歐元/4480萬美元],這是有意義但并不重要。對我們來說,考慮到我們的規模,考慮到所有的金融能力,這在戰略上非常重要,因為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分銷部門,可以在整個歐洲大陸分銷和商業化我們的寬帶到消費者。我們需要用零售部門來補充我們的商業戰略,以確保我們能夠有效地分配我們的生產能力。我們戰略的一部分是批發戰略,我們已經能夠簽署大量的分銷協議,尤其是與歐洲的Orange。但我們缺乏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分支機構來補充這種批發策略。我們猶豫了一會兒,是自己做還是收購我們最好、最重要的分銷商——BigBlu。收購BigBlu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因為他們幾乎遍布歐洲各地,在許多不同的國家都有強大的分銷網絡。他們也是一支非常熟練、有能力、有能力的員工隊伍,有著非常有才華的經理。在這樣的業務中,人能發揮作用,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最終決定這一點而不是開發這些能力的原因之一。VIA SATELLITE:貴公司是否計劃在2020年或即將到來的Eutelsat財政年度開始KONNECT服務?貝爾默:這項服務的開始取決于衛星本身的商業運行日期。我們在一月份為歐洲發射了一顆互聯網衛星,它正在完成它的軌道提升和初步的在軌測試。預計該衛星將于10月或2021年初投入商業服務能力。為什么?因為我們在技術設備推廣方面受到了新冠病毒(COVID-19)的阻礙。VIA SATELLITE: 這項服務的速度是多少?貝爾默:每臺終端的速度將達到100Mbps。這并不是我們通常打算在歐洲銷售的產品。我們可能會出售30Mbps左右的數據計劃,這足以滿足大多數歐洲國家和歐洲大多數人對高速互聯網的需求。我們的目標價格是每月30歐元。VIA Satelsat:關于Eutelsat的物聯網非地球靜止(NGSO)寬帶戰略,您有什么最新進展嗎?去年,歐洲通信衛星組織宣布計劃建造一個納米衛星群。新冠病毒是否會影響你未來兩三年的計劃?貝爾默:我們仍然打算在今年發射第一顆納米衛星來證明我們的概念。我們在新服務的部署路線圖上晚了三到四個月,但我們仍將物聯網視為我們行業未來最大的增長潛力之一。我們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增長的引擎將是連通性,高速互聯網將為在數字鴻溝、飛機上或移動環境中需要它的人們提供。此外,新的增長點將是物聯網。VIA SATELLITE:作為業內最大公司的CEO之一,你對OneWeb和LeoSat的遭遇感到驚訝嗎?你一直相信這些公司會陷入困境嗎?貝爾默:我不能說我們很驚訝。我們一直明確表示,這些開創項目的經濟效益將非常具有挑戰性。事情就這樣發生了。而這正是我們目前面臨的困難,我們都認為LEO星座可能是未來提供通用連接的首選基礎設施。但在當前,經濟學仍然具有高度的挑戰性。我們還沒到。VIA SATELLITE:你認為LEO星座成為一個切實可行的連接選項需要多長時間?貝爾默:很難說,大概需要六年吧。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大型機構的行為,以及機構決定支持此類舉措的初始階段的力度。如果像政府這樣的機構決定大規模支持這些基礎設施的出現,這將徹底改變啟動此類項目的速度和速度。如果你只想從創造價值的角度從商業角度為這些項目融資,找到一個合理的經濟等式所需的時間可能是4到6年。我不是說這是偶然的,因為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關注這種解決方案。尤其是在英國,英國政府支持OneWeb。這在美國也很明顯,因為美國政府非常支持SpaceX。歐盟內部事務專員(Thierry Breton)毫不掩飾他對這種技術的興趣。這完全改變了討論。本文轉載自“衛星通信觀察(SatcomView)
        • 2019 1 Apr
          DARPA人工智能技術研究情況一覽
          據“軍民融合技術轉移平臺”3月31日報道:DARPA人工智能技術研究情況一覽摘要:20世紀60年代初,DARPA(當時為ARPA)開始介入自主技術研究,并很快成為該領域的主要研究機構。DARPA意識到,人工智能可以滿足大量的國家安全需要。DARPA雖然研制自主技術的時間較長,但長期以來,其研究的與自主相關的項目并非在一個固定的技術領域內進行,而是分散到多個不同的領域。直到2014年,才正式在國防科學辦公室下劃分出自主技術領域。DARPA自主技術研究階段按時間節點看,DARPA對自主技術的研究大體上可以分為四個階段:人工智能(AI)研究階段美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歸功于DARPA的支持。20世紀60年代初期,DARPA在MAC計劃中研制電腦分時操作技術,開始最初的人工智能技術研究。但是,直到60年代末,人工智能才作為一個單獨的研究項目列入DARPA的預算。到了20世紀70年代中期,DARPA已經成為美國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支持者,并推動了人工智能技術的實際應用,如自動語音識別和圖像理解。20世紀70年代末,人工智能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并在一些軍事系統上得到應用。1983年,人工智能技術成為DARPA戰略計算項目的關鍵組成部分。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上,DARPA不僅支持基礎研究,如知識表達、問題解決以及自然語言結構等技術,也支持應用研究,如在專家系統、自動編程、機器人技術和計算機視覺等領域的應用研究。戰略計算項目階段20世紀80年代,國際上(特別是日本)加大了對計算機系統的研究,DARPA感到在計算領域的優勢地位受到威脅。于是在1983年,DARPA成立戰略計算項目,以此提高所有計算和信息處理領域的優勢。AI成為戰略計算項目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由于在進入戰略計算項目之前,AI的研究項目有的取得顯著進展,有的則面臨較大技術問題難以為續。因此,戰略計算項目在AI項目投資上,雖仍對所有技術領域進行投資,但更側重于能夠繼續獲得進步的技術。受到關注的4個項目為(1)語音識別項目,該項目可支撐導航輔助和作戰管理;(2)自然語言開發,該技術為作戰管理的基礎;(3)視覺技術,該技術是自主無人車的基礎;(4)可用于所有應用的專家系統。1994年到2014年發展階段在戰略計算項目之后,先進技術辦公室(ATO)及后來的信息技術辦公室(IPTO)繼續開展相關自主技術的研究,在二十年的時間內先后進行了數十項技術的研究。包括ATO的戰術機動機器人(TMR)項目(主要用的是遙控技術)、ITO的機動自主機器人軟件(MARS)項目和分布式機器人軟件(SDR)項目、MTO的分布式機器人項目等。自主領域成立階段(2014年至今)2014年第2季度,DARPA的國防科學辦公室建立新的研究領域:自主化(半自主化)。主要研究硬件和計算工具,使系統能夠在缺少(甚至沒有)基礎設施的環境中,僅通過斷斷續續的聯系便能正常工作。目前該領域的研究項目包括:自主機器人操縱(ARM)、FLA項目、MICA項目。其中,FLA項目為新設項目,其余為延續項目。DARPA從四個方面來評判人工智能技術的能力,分別是感知、學習、抽象和推理。下圖描述了人工智能的三次浪潮在這四個方面能力的不同。人工智能三次浪潮的能力區別DARPA人工智能研究內容DARPA很早啟動了跨學科人工智能項目,綜合了計算機科學、數學、概率論、統計和認知科學領域內的最新成果。DARPA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自然語言理解、問題求解以及感知和機器人等領域。DARPA在人工智能領域開展的研究自然語言理解——20世紀70年代初,DARPA啟動了語音識別研究(Speech Understanding Research,SUR)項目。在該計劃中,DARPA支持多個研究機構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語音識別研究,取得較好成績的是CMU的Hearsay-Ⅱ技術以及BBN的HWIM(Hear What I Mean)技術。其中Hearsay-II提出了采用并行異步過程,將人講話內容進行零碎化處理的前瞻性觀念;而BBN的HWIM通過龐大的詞匯解碼處理復雜的語音邏輯規則來提高詞匯識別的準確率。進入80年代,DARPA開始采用統計學的方法研究語音識別技術,開發了Sphinx、BYBLOS、DECIPHER等一系列語音識別系統,已經能夠整句連續的語音識別。2000年之后,DARPA開始研制通過對話進行人機交互(HCI)的系統,該系統還能從與不同人的對話中學習經驗,提供個性化的服務。2005年,DARPA啟動了全球自動化語言情報利用(GALE)項目。該項目尋求能夠對標準阿拉伯語和漢語的印刷品、網頁、新聞及電視廣播進行實時翻譯的技術,目標是使得95%的文本文檔翻譯和90%的語音文件翻譯均能達到95%的正確率。2008 年11月,DARPA又啟動了Machine Reading項目,旨在實現人工智能的應用和發展學習系統的過程中,對自然文本進行知識插入。2012年啟動的文本深度發掘和過濾(Deep Exploration and Filtering of Text,DEFT)項目更加明確地提出要利用深度學習技術發掘大量結構化文本中隱含的、有實際價值的特征信息,同時還要具備可將處理后的信息進行進一步整合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將這些技術用于作戰評估、規劃、預測的輔助決策支持中。文本深度發掘和過濾(DEFT)項目2014年DARPA啟動大機制(Big Mechanism)項目,開發協助計算機閱讀科學和技術文章的技術,將知識片段綜合成更完整的模型,并提出實現特定目標的干預措施。感知和機器人——DARPA于1976年開始圖像理解(Image Understanding)項目。最初的目標是用5年的時間開發出能夠自動或半自動分析軍事照片和相關圖片的技術。項目參與單位包括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羅切斯特大學、SRI和霍尼韋爾公司等。1979年,項目的目標增加了圖形繪制技術。到了1981年,預計5年內完成的項目并沒有終止,而是持續到2001年。2001年,DARPA為解決環境感知問題,啟動了PerceptOR項目,其目的是開發新型無人車用感知系統,要求系統足夠靈巧,能夠保證無人車在越野環境中執行任務,并且能在各種戰場環境和天氣條件下使用。2005年該項目完成階段性研究,后轉移到“未來作戰系統地面無人車集成產品”項目,進行系統開發與測試。2010年3月,DARPA啟動了心靈之眼(Mind’s Eye)項目,旨在為機器建立視覺的智能,可對視頻信息進行形象推理。Mind’s Eye項目可解釋的人工智能(Explainabl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XAI)項目2016年10月,DARPA發布可解釋的人工智能項目的廣泛機構公告(BAA),其目標是建立一套新的或改進的機器學習技術,生成可解釋的模型,結合有效的解釋技術,使得最終用戶能夠理解、一定程度的信任并有效地管理未來的人工智能系統。通過該項目,新的機器學習系統將能解釋自身邏輯原理、描述自身的優、缺點,并解釋未來的行為表現??山忉尩娜斯ぶ悄苓@一項目提出了三個挑戰:如何生成可解釋模型、如何設計解釋接口、如何理解用戶心理需求以進行有效地解釋。對此,該項目將開發一系列新的或改進的機器學習技術,生成更多的可解釋模型;希望將最新的人機交互技術(如可視化、語言理解、語言生成和會話管理)與新的原則、策略和技術相結合,獲得有效的解釋;總結、拓展和應用當前的關于解釋的心理學理論。該項目分為兩個技術領域:可解釋的學習者(Explainable Learners)和解釋的心理學模型(Psychological Models of Explanation)。XAI項目的架構2017年3月,DARPA從學術和工業界中挑選出了13家研究機構進行資助,包括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卡耐基梅隆大學、SRI、Rutgers、PARC、Raytheon等。目前,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已經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方法,可以讓人工智能系統闡述其輸出結果的基本原理,人工智能系統(計算機)將會從數據集中自動找到一些樣本,然后給出簡短的解釋;研究團隊還針對圖形識別系統設計了一些方法,通過標注圖片上最重要的部分來揭示圖形識別系統的判斷邏輯。終身學習機器(Lifelong Learning Machines,L2M)項目DARPA于2017年啟動L2M項目,探索生物學習機理在人工智能中的應用,推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系統的發展。該項目的目標是開發支持下一代自適應人工智能系統所需的技術,使其能夠在實際環境中基于情景進行在線式現場學習并改善性能,不需要進行線下再編程或再訓練。這種持續自主學習的能力可幫助系統在沒有預編程與訓練的情況下適應新情景。終身學習機器L2M試圖將生物學習機理應用于計算機機器學習系統,打破現有機器學習系統對預編程和訓練樣本的依賴,使人工智能系統像生物系統一樣能夠根據經驗進行決策,提高行動的自主性,增強廣度環境適應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L2M項目旨在從根本上開發一種全新的機器學習機制,使系統能夠從經驗中不斷學習,這與孩童和其他生命體一生不斷從經驗中進行學習與訓練的機制非常相像。L2M項目的架構L2M項目周期為4年,有兩個技術領域。第一個技術領域是開發機器學習框架,可持續應用過去的經驗成果,并使用“經驗教訓”去適應新的數據或情景;同時,還需開發用于監測機器學習系統行為的技術,對系統可以適應的能力范圍進行設置,并具備在必要時對系統進行干預的功能。第二個技術領域源自對生命體學習機制的學習,將專注于研究生命系統自我學習和適應的原理和技術;并考慮這些原理和技術是否能夠以及如何應用在機器學習系統中。通過研發新一代機器學習技術,使其具備能夠從環境中不斷學習并總結出一般性知識的能力,L2M項目將為第三次人工智能技術浪潮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DARPA人工智能探索計劃(AIE)2018年7月26日,DARPA推出人工智能(AI)探索(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xploration,AIE)計劃,旨在加快AI平臺的研究和開發工作,以幫助美國保持其在AI領域的技術優勢。人工智能探索計劃(AIE)是DARPA的內部計劃,DARPA根據其下國防科學辦公室開創的“Disruptioneering”快速跟蹤征集流程(用于支持各種技術開發概念)推出該計劃。與Disruptioneering一樣,AIE將定期發布與興趣主題相關的特殊通知(“AIE機會”),簡化的提案、合同和資助流程,使個人和組織機構更容易為 DARPA 提供幫助。DARPA表示,AIE計劃將專注于“第三波”人工智能的應用及理論,旨在讓機器適應不斷變化的情況。AIE計劃旨在進行AI試點、概念驗證、將商業技術平臺用于國防用途,以及操作或技術工具的設計、開發與演示。DARPA宣布投入20億美元,開發人工智能新技術2018年9月8日,DARPA宣布計劃投入20億美元開發新的人工智能(AI)技術,這是該機構“AI Next(下一代人工智能)”計劃的一部分。這筆錢將用于資助DARPA新的和現有的人工智能研究項目。DARPA在一份聲明中稱,該機構將致力于打造具有常識、能感知語境和更高能源效率的系統。未來智能實驗室是人工智能學家與科學院相關機構聯合成立的人工智能,互聯網和腦科學交叉研究機構。未來智能實驗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統智商評測體系,開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評測;開展互聯網(城市)云腦研究計劃,構建互聯網(城市)云腦技術和企業圖譜,為提升企業,行業與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務。來源:一體化指揮調度國家工程實驗室、高端裝備發展研究中心
        • 2019 22 May
          歐洲首顆可再編程衛星完成載荷艙與平臺對接
          歐洲首顆可再編程衛星完成載荷艙與平臺對接來源 | 航小宇(hangxiaoyucasc)有效載荷和服務艙對接后的“量子”衛星歐洲首顆能在入軌后全面再編程的衛星5月10日在空客位于法國圖盧茲的設施成功完成有效載荷艙與平臺的對接。稱為“歐洲通信衛星量子”的這顆衛星由歐空局在“電信系統預研”(ARTES)計劃下通過其“伙伴關系項目”同衛星運營商歐洲通信衛星公司和衛星制造商空客公司合作研制,采用了薩里衛星技術公司具有創新性的平臺。該星將讓其用戶能根據需要主動定義和塑造性能和覆蓋范圍。由于采取了軟件驅動的方法,“歐洲通信衛星量子”可在入軌后進行調整,比如調整衛星覆蓋區、頻率和功率,從而使其能在任意軌位上使用。載荷和平臺的對接成功體現了空客、薩里及其供應商在該星所用新技術的構思和實現上的優異能力?!傲孔印毙l星的通信艙正緩緩地吊放到服務艙上    ARTES“伙伴關系項目”意在幫助歐洲和加拿大航天企業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支持推出不然就可能無法走進市場的新型技術和解決方案?!傲孔印毙l星項目上的這項合作得到英國航天局的大力支持,由空客英國公司擔任主承包方和有效載荷提供方??湛陀就ㄟ^薩里衛星技術公司承擔了衛星絕大部分尖端設備的制造和集成工作。完工后的衛星現將在嚴苛的模擬發射和空間使用環境下進行考核測試。
        • 2019 27 June
          解讀 | 重型獵鷹火箭的第三次成功
          解讀 | 重型獵鷹火箭的第三次成功  來源:衛星與網絡作者 | 張雪松北京時間下午2:30分,美國SpaceX公司的重型獵鷹火箭成功進行了第三次發射。常言道事不過三,又有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但重型獵鷹的本次發射依然熱度不減,因為任務具有空前的技術挑戰性,仍吸引了全世界航天相關人士關注的目光?;鸺l射升空后雖然芯一級回收失敗,不過其他任務圓滿完成,尤為可喜的是整流罩首次回收成功,算是一個意外的驚喜了。視頻來源:WT字幕組超難任務 · 挑戰多重型獵鷹STP-2任務是SpaceX公司歷史上難度最大的發射任務,它使用的本來就是還不算成熟的火箭型號,而且還要面對多個高難度挑戰:火箭二級4次點火,將24顆衛星送入3個軌道面!史上最遠距離也是再入速度最快的芯級回收!再次嘗試回收整流罩!首先看第一項:火箭二級4次點火,這也是STP-2任務最硬核的部分了。先來了解一下目前世界主力火箭這方面的情況。我國長征三號甲火箭第三級只有二次點火能力,為了直接發射MEO軌道的北斗衛星,還專門研制了遠征系列上面級,而遠征一號和二號只有兩次點火能力。美國航天技術水平領先世界各國,其宇宙神5和德爾塔4火箭使用氫氧上面級,具備直接將衛星送入靜止軌道的能力,但也只用到3次點火。俄羅斯倒是有點火次數更多的上面級,但無論是微風上面級還是弗雷蓋上面級,都使用常溫自燃推進劑。和它們相比,重型獵鷹火箭使用半低溫的液氧煤油推進劑,第二級還要進行4次點火,而且首尾點火時間間隔長達3個半小時,其難度是空前的。也許有人問,獵鷹九號火箭第一級回收的過程中,有時也需要發動機進行三次點火,這看起來沒那么難吧?其實不然,火箭二級在地球軌道上長時間巡航,除了要求二級設備和發動機具備更長的工作時間,還要克服失重帶來的推進劑沉底難題,以及軌道上高低溫環境帶來的推進劑溫控等難題,這都是火箭一級回收時不曾面對的考驗。更關鍵的是,這次任務不僅是重型獵鷹首次一箭多星發射,還要把24顆衛星分別送入3個軌道面,分別是:傾角28.5度、近地點和遠地點分別為300公里和860公里的軌道;傾角24度、軌道高度720公里的圓軌道;以及傾角42度、近地點6000公里、遠地點12000公里的軌道。一箭多星、還要送入多個軌道高度和傾角都截然不同的軌道面,難度可見一斑!這不僅要求火箭具備多次點火能力,也對導航制導控制系統提出了很高要求,還要求有足夠的運力轉換軌道面。再看第二項,史上最遠距離也是再入速度最快的芯級回收。重型獵鷹火箭的運載能力很強,STP-2任務的載荷雖然有3.7噸左右,而且需要射入3個軌道面,但重型獵鷹火箭并沒有因此運力捉襟見肘,依據就是——芯一級原定在距離岸邊39公里的回收船上降落,這是受限于卡納維拉爾角只有兩個降落點,否則完全可以讓芯一級飛回發射場,實現三枚火箭同時降落的壯觀畫面。有趣的是,STP-2任務發射前,SpaceX臨時決定將回收船部署到距離發射場1245公里外,創下有史以來最遠的芯一級船降紀錄,此前火箭芯一級海上回收距離陸地最遠的是上一發重型獵鷹火箭,為970公里。通常整流罩屬于非飛行部件,更不屬于部署的航天器,但這次任務卻不同往常:應軍方要求,發射一個特制版的整流罩,為美國空軍收集聲學數據。原定回收地點離岸僅39公里,可見此次發射芯一級的超遠距離降落回收和火箭運力并無關系。有消息稱,本次發射美國空軍要求收集整流罩聲學數據,這就要求火箭加速到芯一級速度極限,模擬發射大質量衛星的場景,這可能是臨時更改為測試極限距離回收的主要原因,不過這也意味著火箭芯一級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再入大氣層并回收。根據發射直播視頻上顯示的數據,STP-2任務中芯一級關機速度高達11080公里/小時,要比重型獵鷹第二次發射即發射ArabSat-6A衛星時10700公里/小時的關機速度還要高一些,更不要說重型獵鷹首飛時9540公里/小時的關機速度了。箭體上的灼燒痕跡是兩枚助推器的復用勛章;嶄新的芯一級最終遺憾墜入大海。高速度意味著再入時的超高溫考驗。遺憾的是,本次重型獵鷹沒能拿到滿分——火箭芯一級雖然順利再入,但最后沒能降落到海上回收船上,而是直接墜落到海里。從直播視頻看,芯一級火箭的減速和控制都不太對勁,事后確認是火箭的發動機艙燒穿,導致中央那臺發動機的矢量控制失效。獵鷹火箭芯一級垂直降落全靠這臺發動機的擺動來控制姿態和彈道,發動機推力矢量失效,芯一級自然無法準確降落了。換句話說,如果將來不加強發動機艙防熱措施的話,這就是獵鷹火箭芯一級再入速度的極限了。從重型獵鷹芯一級11080公里/小時的極限速度推斷,只要試圖回收芯一級,火箭運力就要受到極大的限制,無法接近一次性使用時那令人震驚的強大運力??紤]到SpaceX公司一直要回收復用重型獵鷹的芯一級,看來未來芯一級技術迭代還有得折騰。第三項也就是整流罩回收,這次捕獲回收成功真是意外之喜!事后有外國網友精辟總結:1.5年,3套手臂,4次換網,無數次測試,2個大洋,5次失敗,更名后終于成功回收整流罩。此前距離成功最近的一次,整流罩在回收船幾十米外落入大海。本次,公司大老板馬斯克已經一顆紅心兩手準備,一方面繼續改進捕獲船,另一方面直接使用海里撈上來的整流罩。其實今年星鏈衛星首次發射時,就成功復用了被海水浸泡過的整流罩,但馬斯克顯然還不死心,一定要實現完美復用!捕獲船進行了最新升級:四個網臂的張角放大,擴大了捕獲網的面積;還把黃色網改頭換面變為藍色網;并將名字從“斯蒂文先生”(Mr Steven)改名為“樹女士”(Ms Tree)。也許是更新升級帶來捕獲能力升級,也許是改名帶來了好運氣,STP-2發射任務中,樹女士完美地接到了一片整流罩,火箭整流罩回收終于首獲成功!2015年底,獵鷹火箭一級才首次垂直著陸成功,其后,馬斯克和SpaceX用很短的時間就讓獵鷹火箭回收這件事變得毫無懸念;如此說來,未來整流罩的成功回收也可能很快就成為世人習以為常的事。大家可千萬不要小看整流罩,為了保護衛星等載荷,看著只有一層殼的整流罩也是高成本的子系統,據稱它占了火箭成本的10%左右,或者說一個整流罩就價值幾百萬美元。如果日后整流罩回收常態化,獵鷹系列火箭的成本將得以繼續降低,其在世界商業發射市場上的競爭力就更是一騎絕塵了。發射成功 · 價值大重型獵鷹火箭的STP-2任務已經發射成功,它還有一些其他的花絮:這是SpaceX公司接到的價值最高的發射合同,美國空軍為此支付1.6億美元,比馬斯克報出的一次性重型獵鷹1.5億美元的發射報價還要高;這次任務還是重型獵鷹首次夜間發射,不過對于輕車熟路的SpaceX公司來說,夜間發射早已沒有什么難度和挑戰了;這次任務也有商業化的部分,運送了152位逝者的骨灰進入太空,包括航天員Bill Pogue和航天記者Frank sietzen的骨灰,不過這只是Celestis公司的商業項目,而且并非首次太空骨灰發射。STP-2發射任務圓滿完成,重型獵鷹第三次發射成功,最大的贏家可以說是SpaceX公司和美國空軍。復用火箭對SpaceX公司已經不新鮮,但對美國空軍是全新事物,通過這次任務的摸索和學習,美國空軍將逐步建立重復使用火箭的使用流程和規范,未來可使用復用火箭進行更多的發射,降低航天任務的發射成本。SpaceX公司通過這次發射成功也大有收獲——獵鷹九號火箭已經通過了美國航天局和美國空軍的資格認證,重型獵鷹火箭卻還需要連續三次發射成功才行。從2018年首飛成功開始到STP-2任務正好是三次發射,至此重型獵鷹通過美國空軍的資格認證。STP-2任務還特意驗證了多次點火和多軌道面發射能力,證明重型獵鷹火箭具備將衛星直送靜止軌道的能力。重型獵鷹火箭的運力能滿足美國空軍目前所有的發射任務需求,可預見的未來也不存在它無法發射的大型衛星,看來,傳統軍事發射承包商美國聯合發射聯盟(ULA)的好日子是要到頭了。獵鷹九號和重型獵鷹火箭物美價廉,在未來的國家安全發射任務(NSSL)競標中處于非常有利的位置。雖然NSSL第一階段沒有SpaceX公司,但美國空軍表示并不影響其進入第二階段競標,同時強調,未來NSSL合同將分給兩家公司,大致按照60:40的比例?,F在NSSL第一階段的4家公司,聯合發射聯盟可以說是美國空軍的“親兒子”,而且歷史發射記錄保持良好;藍色起源公司和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的新火箭均處于不利地位,以至于藍色起源公司的老板貝索斯一再要求推遲競標。大膽預測,如果不出意外,未來NSSL合同將是SpaceX公司拿到60%而聯合發射聯盟拿到40%。同樣,三次成功發射后,價格和利潤最高的國家偵察局大型衛星發射合同,重型獵鷹火箭也有了競標資格。未來發射直送靜止軌道的大型偵察衛星,是選1.6億美元的重型獵鷹還是3.5億美元的重型德爾塔IV,或是2億多美元的火神火箭?相信美國空軍會做出明智的選擇。毫不夸張地說,重型獵鷹火箭的這次成功,讓SpaceX公司拿到軍用發射市場中利潤最豐厚俱樂部的入場券。
        • 2019 22 Aug
          用核彈炸火星能更宜居!馬斯克再開腦洞,移民計劃從賣T恤開始
          用核彈炸火星能更宜居!馬斯克再開腦洞,移民計劃從賣T恤開始來源 | 量子位(QbitAI)作者 | 魚羊“用核武器攻擊火星!”特斯拉Roadster跑車繞日飛行一周之際,大嘴馬斯克又開新腦洞了。這一次,還是為了他雄心勃勃的火星移民計劃。對于沉迷火星移民這件事,馬斯克從不諱言。在火星上建立人類殖民地,正是他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重要任務之一。雖然火星是太陽系中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但實際上,火星的大氣層非常稀薄,密度還不到地球的1%。那么,不如炸了火星,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讓它變得更加宜居。而為了實現這一想法,馬斯克打算從賣T恤開始。馬斯克的腦洞其實,這并不是馬斯克第一次提出要炸火星,早在2015年,馬斯克在斯蒂芬·科爾伯特晚間秀上露面時就提出,可以通過向火星兩極投放熱核武器,來改造火星。馬斯克的腦洞,也并不是毫無科學依據?;鹦莾蓸O有兩個永久性的冰冠,冰冠的大部分是水冰,也有厚達數米的干冰層,貯存著大量二氧化碳。馬斯克的想法是,向火星兩極發射核武器,如此既可以將兩極冰冠中的冰融化成水,也能把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增加火星大氣的密度,形成“溫室效應”,保持火星表面的溫度。聽起來十分有理有據。不過,2018年,來自科羅拉多大學和北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就得出了結論,認為依靠當今的技術,想要使用二氧化碳來對火星進行地球化改造,那是不可能的。這項研究發表在Nature子刊《自然-天文學》上,研究指出,火星上沒有足夠的二氧化碳來形成“溫室效應”。而即使用核彈融化火星兩極冰冠,產生的氣體也僅能讓火星的大氣密度提升到地球的1.2%,遠不足以將火星改造成適合人類定居的星球。對于這樣的研究結果,馬斯克顯然嗤之以鼻?,F在,他就發表推文,再次聲稱要支持“核轟火星”。并且這一次,他不只是嘴炮,而是要拿出實際行動。就從賣文化衫開始。T-shirt售價25美元,SpaceX商店上已經開始預售。網友評論馬斯克的推特一發出,又狂攬25萬點贊。網友們紛紛祭出了自己的表情包。有人直言:又喝醉了?還有網友說,別折騰了,這有更好的方案。不過,這沒準可以嚇得外星人不敢來太陽系了呢~ One More Thing馬斯克從不吝惜在火星殖民活動上投入熱情。為了他的火星計劃,2002年,他創立了自己的火箭公司SpaceX。2018年2月,SpaceX的最強運力火箭重型獵鷹(Falcon Heavy)在佛羅里達州首飛成功,并將一輛特斯拉Roadster電動車送上了太空。而據馬斯克稱,試飛一再推后的Starship火星太空船,也將在今年8月底“準備好首次試飛”。
        • 2019 10 Oct
          人類首次在太空中成功培育出人造肉
          人類首次在太空中成功培育出人造肉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注明外均來自網絡編輯:張爽(實習)審核:朱麗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8日報道,一家以色列初創公司與俄羅斯宇航員攜手,成功在太空中培育出人造肉。這是迄今人類首次在太空中成功培育出人造肉。圖片來自美國《新聞周刊》網站    在這個概念驗證實驗中,“亞力夫農場”公司與合作伙伴“3D生物打印解決方案”公司、“肉源技術”公司和“無鰭食品”公司合作,在國際空間站培育出了肉類。國際空間站繞地球運行的平均高度約為250英里。    為了制造出這種人造牛排,“亞力夫農場”公司設計了一種方法,模仿母牛體內的組織再生過程。該公司先在地球上將母牛的細胞收集起來,然后再將它們發射到國際空間站。在國際空間站執勤的俄羅斯宇航員隨后在微重力條件下使用3D生物打印機,利用細胞制造出了小規模肌肉組織。   該公司稱,這一最新實驗表明,這種細胞培養過程可以使用最少的資源來生產食物,將來可能被用于在長期的太空任務中生產食物,對在地球上培育人造肉也具有借鑒意義。    “亞力夫農場”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迪迪爾·圖比亞在一份聲明中說:“在太空中,我們可沒有10000或15000升的水來生產1公斤(2.2磅)牛肉。這項聯合實驗標志著我們朝實現最終愿景——在確保子孫后代糧食安全的基礎上保護我們的資源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160;   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說:“這項前沿研究是可持續食品生產方法的重要指標,可持續食品生產方法不會加劇土地浪費、水浪費和環境污染,有望養活不斷快速增長的人口——預計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100億?!?#160;   最近的科學研究認為,傳統畜牧業已經成為氣候變化的重要驅動力,減少肉類和奶制品消耗是個人減少碳足跡的最佳方法之一。隨著全球對肉類的需求不斷增長,實驗室培育的肉類被認為是減輕動物養殖業對環境影響的一種潛在方法。    2018年12月,“亞力夫農場”公司就曾宣布,已在實驗室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塊具有類肌肉質地的牛排。不過他們當時也承認,這塊牛排的味道還需要改進。    總編輯圈點人造肉不僅受素食者的青睞,也關系全人類未來的溫飽。如在車間里產肉,就能避免飼料轉化為牲畜胴體的能量損耗,以植物蛋白的成本獲取鮮美的肉。一個辦法是用基因改造的酵母模擬肉,還有一個辦法是讓動物細胞在營養液里增殖。還很難說哪條路線能率先生產便宜的、口感純正的肉。即使不成功,我們還有豆腐。
        • 2019 18 Nov
          SpaceX揭秘第二批星鏈衛星:帶寬比首批提升4倍
          SpaceX揭秘第二批星鏈衛星:帶寬比首批提升4倍當地時間周一,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成功發射了第二批60顆星鏈(Starlink)衛星。在有關發射的網絡直播活動中,SpaceX透露了針對這些衛星進行的一系列升級細節,包括提高帶寬、可完全分解等。SpaceX在2019年5月發射了首次專門的星鏈任務,將60顆被稱為“v0.9”的衛星送入近地軌道(LEO),本質上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測試。當時,SpaceX及其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發布了大量信息,基本上揭開了星鏈衛星計劃的神秘面紗。SpaceX公布了對新發射Starlink衛星進行的重大改進升級,包括大幅提高帶寬、可完全分解據馬斯克透露,星鏈v0.9衛星每顆重約225公斤,不包括氪推進劑的重量。這意味著,60顆衛星及其推進劑的總重量可達18.5噸,SpaceX稱這是其發射過的最重有效載荷??偟膩碚f,馬斯克對SpaceX定制的相控陣天線非常有信心,即使是在v0.9 beta測試版本中,這種天線實際上也是世界上最好的。隨著SpaceX第二次發射60顆星鏈衛星,該公司將“v0.9”衛星升級為“v1.0”衛星,主要在結構和通信方面對其進行了改進和升級。SpaceX表示,v1.0衛星已經升級到“完全可分解”的水平。這意味著,當每顆衛星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時,所有零部件都將在到達地面之前燃燒殆盡,從而降低碎片傷害人類或財產的風險。同樣,SpaceX在發射前幾個月曾暗示,將對v1.0衛星的反射能力進行調整,因為天文學界對它們可能的影響感到擔憂。除了v1.0衛星在整體外觀上的改進外,SpaceX的官方評論指出,v0.9和v1.0衛星之間的最大變化更多地與它們搭載的先進電子設備和有效載荷有關。舉例來說,每顆衛星的主要有效載荷是一套高性能的電子操縱相控陣天線。相控陣天線(和雷達)最初是為了提高軍用戰斗機用于跟蹤和掃描雷達的靈活性而開發的,它允許在不移動天線的情況下對多個波束進行瞄準。SpaceX表示,星鏈v1.0衛星在升級ku波段硬件的同時,還增加了許多ka波段天線,類似于v0.9衛星上安裝的硬件。Ka和Ku波段指的是相似但不同的通信頻率,Ku波段通常提供更高的可靠性和云/雨容忍度,而Ka波段對環境因素更敏感,但提供了更高的理論帶寬。SpaceX的工程師表示,星鏈v1.0衛星的總帶寬出人意料地增加了400%,這意味著理論上它們每秒鐘傳輸的數據量是原來的四倍。此外,據說星鏈 v1.0衛星的天線具有兩倍多的可操縱波束,這意味著它們可以同時有效地為兩倍多的區域提供服務。目前還不清楚ka波段天線的增加是否是這些重大改進的唯一因素。此外,在星鏈v0.9的發射過程中,馬斯克表示,這60顆衛星的帶寬超過了1Tbps,相當于每顆衛星約17Gbps。馬斯克解釋稱,v0.9衛星群實際代表了大約200-300Gbps的吞吐量,加上ka波段天線和可能的通用技術升級,使每顆v1.0衛星名義上速度達到了17Gbps。目前,已有60顆星鏈v1.0衛星在軌道上運行,它們被以奇怪但有效的方式部署后,正迅速向外擴散。如果一切順利,這60顆衛星都將成功地展開它們的太陽能電池陣列,并開始使用氪為推進劑,推動自己進入最后的運行軌道。 來源 | 網易新聞
        • 2019 30 Dec
          百度研究院發布2020年十大科技趨勢預測
          百度研究院發布2020年十大科技趨勢預測12月24日,百度研究院發布2020十大科技趨勢預測,其中涵蓋AI技術、AI芯片、深度學習技術、自動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物聯網、智能交通等。AI技術本身以及各類商業解決方案已日漸成熟,正在快速進入“工業化”階段。伴隨著國內外科技巨頭對AI技術的持續投入,2020年在全球范圍內將出現多家AI模型工廠、AI數據工廠,將AI技術和商業解決方案大規模生產出來,運用在各行各業幫助產業升級。例如,客服行業的AI解決方案將可以大規模復制運用到金融、電商、教育等行業。最近幾年,AI 芯片已經逐步達到了可用的狀態,2020年將會是AI芯片大規模落地的關鍵年。端側AI芯片將更加低成本、專業化、解決方案集成化,同時,NPU(神經網絡處理單元)將成為下一代端側通用 CPU 芯片的基本模塊。未來,越來越多的端側CPU芯片都會以深度學習為核心進行全新的芯片規劃。芯片之外,AI還將重新定義計算機體系架構,支持AI的訓練和預測計算成為新的異構設計架構思路。深度學習是當前人工智能領域最重要,也是被產業界證明最有效的技術。以深度學習框架為核心的開源深度學習平臺,大大降低了人工智能技術的開發門檻,有效提高了人工智能應用的質量和效率。2020年,各行各業將會大規模應用深度學習技術實施創新,加快轉型和升級。AutoML將能夠把傳統機器學習中的迭代過程綜合在一起,構建一個自動化的過程。研究人員僅需輸入元知識(如卷積的運算過程、問題的描述等),該算法就可以自動選擇合適的數據,自動調優模型結構和配置,自動地訓練模型,并將其適配部署到不同的設備上。AutoML 的快速發展將大大降低機器學習的門檻,擴大 AI 應用普及率。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以聲音、圖像、文本等不同模態的信息為輸入,綜合感知和認知等 AI 技術,實現對信息的多維度深層次理解。隨著視覺、語音、自然語言理解和知識圖譜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大規模應用,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進一步成熟,應用場景更加廣闊。結合 AI 芯片等,將廣泛應用于互聯網、智能家居、金融、安防、教育、醫療等行業。隨著大規模語言模型預訓練技術的出現和發展,通用自然語言理解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诤A课谋緮祿恼Z義表示預訓練技術將與領域知識進行深度融合,持續提升自動問答、情感分析、閱讀理解、語言推斷、信息抽取等自然語言處理任務的效果。集合超大規模算力、豐富領域數據、預訓練模型和完善研發工具的通用自然語言理解計算平臺將逐漸成熟,并在互聯網、醫療、法律、金融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隨著 5G 和邊緣計算的發展,算力將突破云計算中心的邊界,向萬物蔓延,將會產生一個泛分布式計算平臺。同時,時間和空間是這個物理世界最重要的兩個維度,對時間和空間的洞察將成為新一代物聯網平臺的基礎能力。這也將促進物聯網與能源、電力、工業、物流、醫療、智能城市等更多場景發生融合,創造出更大的價值。自動駕駛的發展正在趨于理性,市場將對智能駕駛未來數年的發展更加充滿信心。2020年,更多自動駕駛汽車被應用于物流快遞、公共交通、封閉道路等不同場景。同時,V2X(vehicle to everything)技術啟動規?;渴鸷蛻?,使得車車、車路形成廣泛連接,進一步推動智能車路協同技術的實現,智能交通加速在園區、城市、高速等多樣化場景中落地。隨著區塊鏈技術與 AI、大數據、IOT 和邊緣計算的深度結合,數據和資產線下線上的映射問題逐一解決。圍繞區塊鏈構建的數據確權、數據使用,數據流通和交換等解決方案,將在各行各業發揮巨大的作用。例如,在電商領域,可保證商品的全流程數據真實性;供應鏈領域,可保證全流程數據的公開和透明,以及企業之間的安全交換;在政務領域,能實現政府數據的打通,實現證件的電子化等等。隨著 “量子霸權”的成功展示,量子計算將在2020年迎來新一輪的爆發。量子硬件方面,可編程的中等規模有噪量子設備的性能會得到進一步提升并初步具備糾錯能力,最終將可在上面運行具有一定實用價值的量子算法,量子人工智能應用也將得到很大的發展。量子軟件方面,高質量的量子計算平臺和軟件將會涌現并與 AI 和云計算技術實現深度融合。此外,伴隨著量子計算生態產業鏈的初步形成,量子計算必將在更多應用領域獲得重視,越來越多的行業巨頭陸續投入研發資源進行戰略布局,有機會為未來 AI 和云計算領域帶來全新面貌。來源 | 百度
        • 2020 5 Mar
          歐洲為未來空中作戰系統開發空中作戰云
          歐洲為未來空中作戰系統開發空中作戰云據ASDNews網站2月19日消息,作為未來空中戰斗系統(FCAS) 1A階段演示機合同的一部分,空中客車公司和泰雷茲公司簽署了一份開發空中作戰云的協議,該協議將使FCAS系統之系統成為可能。根據該協議,空客和泰雷茲將共同致力于空中作戰云的結構設計,以支持國家和多國層面的協同空中作戰,并將進行空中作戰云能力的第一階段技術演示。該協議支持FCAS演示系統1A階段的空中作戰云,并將作為演示和技術開發的起點涵蓋未來18個月的時間。FCAS將利用互連有人和無人平臺的協作能力,提供更多作戰效果,為拒止環境帶來更高水平的空中力量。在FCAS內,空中作戰云將實時連接和同步所有平臺,并實現信息處理和分發,從而增強態勢感知和協同作戰??湛凸咀鳛闅W洲在國防和安全領域的引領者,將提供戰斗和任務飛機(包括任務和武器系統的開發與集成)、空間系統和協作C5ISR(數字化指揮控制、通信、網絡安全、情報、監視、偵察)等方面的專業技術和解決方案。泰雷茲公司將憑借其在數字安全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帶來其在防務設備與解決方案、空間與航空系統方面的專業技術。兩家公司將首先在法德FCAS合作框架內設計空中作戰云。更遠大的目標是擴大歐洲國家空軍之間的協同作戰能力范圍。如果增加的平臺和相關協同作戰能力能在2040年與新一代戰斗機和遠程航母相結合,將實現FCAS的全面宏大目標。2020年2月20日,法國、德國和西班牙簽署了研發未來空中作戰系統(FCAS)演示戰斗機的合同,計劃于2026年進行首次飛行測試,這標志著歐洲防務合作項目向前邁出了歷史性的重大一步。三國的目標是各自為其空軍裝備新一代空中作戰系統,包括戰斗機、相配合的無人機和使這些平臺能夠連接到一起和交互的系統之系統——“作戰云”。來源:電科小氙
        • 2020 25 Mar
          全球首次實現衛星與地面標準手機直接連接
          全球首次實現衛星與地面標準手機直接連接據Space Newsfeed網站2020年3月18日報道,Lynk公司宣布成功將低地球軌道衛星與地球上的普通移動電話連接。這是世界上首次從太空向地球上的移動電話發送短信,這是一項里程碑式的技術突破,由獨立的第三方觀察員見證。Lynk公司的最終愿景是使用衛星直接為地球上超過50億的移動電話提供無處不在的寬帶服務。Lynk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查爾斯·米勒稱,對于數十億手機擁有者,對于數十億尚未擁有經濟實惠的網絡連接的人,對于整個移動通信行業,這是游戲規則的改變。Lynk公司的歷史性測試是在2020年2月24日進行的,使用的是該公司專利產品“太空蜂窩發射塔”技術——低地球軌道納衛星,它可以直接連接到未經修改的移動電話,該公司已經成功進行了多次測試。這一里程碑是一年多來衛星-地面電話連接測試的高潮,涉及太空中的多個有效載荷。Lynk公司核心突破技術的發明者、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Tyghe Speidel稱,這是對Lynk公司革命性無線接入網絡技術能力的關鍵驗證,補償了將蜂窩發射塔放到太空的影響,并非專為移動標準設計。這一技術突破代表了Lynk公司實現其愿景的關鍵一步,即為全球超過50億人提供寬帶連接,這些人擁有移動電話,但無法實現在全球任何地方訪問無線信號。Lynk公司解決了一個在全球每年1萬億美元的產業中被普遍認為是不可能解決的問題,即,如何在全球范圍內提供移動電話連接,因為在全球各地建造和運營信號發射塔的成本高昂,尤其是在人口稀少地區。Lynk公司的技術解決了在地球上提供移動寬帶覆蓋的問題,這是一個每年3000~4000億美元的機遇。在與近30家移動網絡運營商合作伙伴的合作中,Lynk公司正在積極部署第一個商用產品。成功的測試還證明,利用Lynk公司的在軌衛星發送緊急警報的可行性。該公司現在已被證明的技術,將使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收到可能挽救生命的警報——從海洋最遙遠的地方,到農村地區,再到最偏遠的島嶼——即將發生的自然災害,如颶風、野火和海嘯。Lynk公司的技術突破將在自然災害期間,當傳統地面蜂窩網絡崩潰時,為應急響應人員提供有保障的關鍵任務通信。Lynk公司已經在2020年3月6日在SpaceX公司的CRS-20任務中發射了其第四個“太空蜂窩發射塔”航天器。這艘名為“Lynk The World”的航天器將使該公司能夠在2020年夏天將測試擴展到更多國家和合作伙伴。來源:電科小氙
        • 2020 21 Apr
          美國開發出新型傳輸虛擬化生態系統,為美國太空軍提供技術支持與測試
          美國開發出新型傳輸虛擬化生態系統,為美國太空軍提供技術支持與測試據National Defense網站報道,美國Envistacom公司建立了一個新型虛擬化生態系統,可為美國太空軍和其他商業服務提供商提供技術支持和測試。該傳輸虛擬化生態系統可以使美國太空軍簡化其衛星通信技術開發愿景,使太空軍和商業服務提供商能夠實現其泛在連接愿景,而不必強制執行標準,這些標準通常由于制定了通用的指標規范、或因通用標準審查和認證過程導致的漫長開發周期而限制了創新。這個虛擬化生態系統提供了一種手段,使技術人員和創新人員可以虛擬進行能力的快速開發、測試和部署。Envistacom負責戰略和技術的高級副總裁邁克爾?蓋斯特表示,“我們很高興我們的傳輸虛擬化技術和戰略概念與國防部以及我們的商業客戶保持一致,我們準備讓我們的技術合作伙伴提供真正的彈性連接,為6G陸基和天基網絡的融合做好準備?!碧摂M化是將無線通信波形硬件集成到通用計算平臺上的過程。這一生態系統是一個可以進行實時連續處理的環境。Envistacom的首席技術顧問Mike Beeler說,“虛擬化架構支持基于應用程序的環境……如果我想要讓我的波形與一個抗干擾應用程序共同運行,會有許多不同的應用程序,我如何選擇最好的一個?”抗干擾應用程序可以幫助確保對抗環境中通信、GPS、情報、監視、偵察和網絡系統等功能的不間斷運行。該生態系統將允許用戶在開發應用程序時更新或選擇增強的抗干擾能力。新的架構簡化了數據分析和通用應用程序。它還可支持戰術無線電。Mike Beeler說,“我們目前正在與一個政府小組合作,準備添加一種戰術無線電波形?!痹摥h境的另一個好處是簡化集成過程,它為用戶提供了一個由預先集成的安全應用程序組成的大型生態系統。Mike Beeler稱,“為了客戶的利益,政府組織正在將國防部波形引入這個生態系統,因為他們意識到,鑒于通信不斷變化的特性和對彈性的需求與渴望——尤其是在戰術邊緣,軍方需要攜帶更少的硬件和訪問更多應用程序來提供更好的連接”。來源:電科小氙
        • 2020 15 May
          DARPA開展“打破游戲規則的人工智能探索”工作
          DARPA開展“打破游戲規則的人工智能探索”工作5月13日,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通過其官網宣布為“打破游戲規則的人工智能探索”(Gamebreake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xploration)項目挑選了9個團隊,該項目在5月5日舉行了線上啟動會。Gamebreaker項目致力于開發并將人工智能應用到現有的開放世界視頻游戲中,以定量評估游戲平衡,確定顯著有助于平衡的基本參數,并探索對游戲最不穩定的新功能、戰術和規則修改。由于平衡游戲通常更具娛樂性,而市場壓力有助于推動游戲的發展,因此商業游戲業對保持游戲平衡有著長期的興趣。在未來的沖突中,國防部的投資旨在最大化不平衡,以創造優勢,或在對手尋求優勢時尋求平衡。據DARPA戰略技術辦公室(STO)負責Gamebreaker項目的項目經理丹·哈沃塞克(Dan Javorsek)中校介紹:“如果我們能找出一種通用的方法來評估和操縱商業電子游戲中的平衡,我希望我們可以應用這些人工智能算法,在國防部模擬戰爭游戲中創造平衡,用于訓練實戰作戰人員”。視頻游戲已經從雅達利(Atari,美國老牌游戲機公司)和任天堂(Nintendo,日本老牌游戲機公司)走了很長一段路,這是當前美國國防部大多數領導層年輕時找樂子的基礎。而在另一方面,一些先進的商業電子游戲涉及現實的指揮與控制、戰役規劃和戰略制定,這些都與軍事息息相關。國際象棋或圍棋等與軍事戰略有關的戰略游戲也成為人工智能研究的發展場所。在戰勝了順序完美信息游戲之后,人工智能已經進入了動態性更強的實時策略視頻游戲環境。Gamebreaker項目的目標不是從頭開始,而是利用游戲行業在這些領域的重要人工智能發展,并在這些領域的基礎上為國防部獨有的目的而發展。被選中的每個團隊都提出了兩場他們將試圖打破規則的游戲。用來打破第一場游戲規則的人工智能將在第二場游戲中進行測試。雙游戲方法旨在驗證人工智能方法可以擴展到單個視頻游戲之外,并且可以潛在地應用于國防部高級作戰場景。以下為被選中參加Gamebreaker項目的團隊及其兩款視頻游戲:奧羅拉飛行科學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將使用星際爭霸2和谷歌研究足球游戲BAE、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和AIMdyn合作,將使用星際爭霸2和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世紀攻略戰爭游戲藍波人工智能實驗室將使用Spring RTS:1944和OpenRA游戲EpiSci將使用mini RTS和星際爭霸2游戲蒼鷺系統將使用 Deep RTS和星際爭霸2游戲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與Cycorp合作,將使用多智能體粒子環境和Spring RTS:1944游戲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與危險軟件和矩陣游戲公司合作,將使用指揮:現代作戰和TORC游戲普渡大學將使用micro RTS和星際爭霸2游戲Radiance Technologies與獨立游戲合作,將使用FreeCiv和Zero-K游戲對此,丹·哈沃塞克表示:“我們收到了許多來自不同大學和大小公司的極其豐富的提案。由于團隊之間沒有競爭,我們希望在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游戲開發他們的人工智能時進行合作?!痹诿髂昴瓿醯捻椖康谝浑A段結束時,請注意DARPA未來的更新,在第一階段,團隊將展示他們在兩場比賽中經驗評估游戲平衡的方法。來源:從心推送的防務菌作者:防務君
        • 2020 10 June
          在線SPACEX-ISS對接模擬器被推出,SpaceX帶你真實體驗對接過程
          在線SPACEX-ISS對接模擬器被推出,SpaceX帶你真實體驗對接過程      這款在線模擬器的操作頁面與宇航員們實際操作的界面幾乎是沒有區別的。     福利來啦!SpaceX推出了“SPACEX-ISS對接模擬器”。      作為此次載人龍飛船發射活動的“周邊”,這款在線模擬器能夠讓用戶以第一視角操控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的對接(這是太空活動中需要手動操控的關鍵步驟之一)。      非常良心的是,除了細微的字號和字體顏色差異,這款在線模擬器的操作頁面與宇航員們實際操作的界面幾乎是沒有區別的。也就是說,通過它我們可以接觸到真實的飛船操控界面。     如何操控飛船?      坐在操作臺前,我們如何操控好飛船呢?      在介紹頁中,SpaceX只加粗著重強調了一項操作須知:在太空中一切操作都必須緩慢、耐心與準確。      使用說明中,SpaceX羅列了七項需要注意的地方:對接條件符合提示、旋轉控制、位置控制、精確度切換、到達位置控制、界面數據顯示釋義和5米以下速度控制。      簡單來說,飛船的控制過程大致涵蓋了對速度、位置、旋轉角度、精確度等多種因素的細微控制,并在飛行的不同時間段去操作。落實到具體操作上,我們首先需要先讀懂導航指示器的界面。      上圖中,左側的X、Y、Z是空間坐標軸,右側的PITCH是俯仰角,上側的ROLL是翻滾角,下側的YAW是偏航角,左下的RANGE是飛船此刻與空間站的距離,右下的RATE是飛船與空間站的相對速度。      其中當RANGE低于5米時,RATE的數值必須保持在-0.2m/s以下。      最終完成對接的條件非常簡單:在最后時刻,界面所有綠色的數值都低于0.2就可以了。      所有數值低于0.2,它意味著飛船的位置偏離不能超過20厘米,角度偏差不能超過 0.2°,對接時飛船與空間站的相對速度也應小于20厘米/秒。      換句話來說,在茫茫太空中,要實現這樣,相當于我們在幾百米外將籃球投入籃筐。這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讀者們嘗試了便知。(模擬器體驗官方網址:https://iss-sim.spacex.com/)      通過在線飛船模擬器,     看SpaceX做了哪些創新?      需要指出的是,飛船與空間站的對接是發射第一階段非常關鍵的一步。      成功對接的要求就是“撞得上、彈不開、撞不壞”,但是因復雜的宇宙環境和極快的飛行速度影響,任何細小的偏差都可能導致對接失敗,因此空間對接是一件技術難度和風險都很高的事情。      為了提高對接的準確性,SpaceX做了很多努力,通過在線飛船模擬器,我們就能看出龍飛船的創新之處。      首先,與傳統復雜的在線飛船模擬器不同,SpaceX這款模擬器的操作界面更為簡潔。而正是因為可視化界面和簡潔的操作,門檻被降低,我們也都可以來快速學習和模擬一下。     當然,實際上SpaceX做的事情遠不止于此。      在這次龍飛船的實際對接過程中,龍飛船與空間站的對接主要依賴的是自動對接系統,即一般情況下,對接過程無需手動操作。而能夠達到全自動對接,除了傳統的機械部分,算法、傳感器、大數據等技術自然也都必不可少。      總體來說,飛船是精密的儀器,開飛船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這一過程需要創新和大家的努力。      作為商業航天領域的領頭企業,這一次通過發布在線模擬器,SpaceX讓更多人開始了解和接觸飛船,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也自然推動了商業航天文化的發展。本文轉載自“鎂客網(ID:im2maker)”,原標題《在線SPACEX-ISS對接模擬器被推出,SpaceX帶你真實體驗對接過程》
        • 2020 10 July
          從載人成本看SpaceX的顛覆式創新,及NASA的“慧眼識珠”
          從載人成本看SpaceX的顛覆式創新,及NASA的“慧眼識珠”5月31日,SpaceX的獵鷹9火箭搭載龍飛船升空,并在第二日將兩名宇航員Robert Behnken和Douglas Hurley送達國際空間站,成功完成了全球私營航天首次載人發射任務??梢哉f,這一壯舉不僅標志著美國,也標志著全球進入新的航天時代。2011年,隨著奮進號航天飛機退役,近10年來,美國宇航局(NASA)一直通過預定俄羅斯聯盟號飛船的座位將本國宇航員送入太空。SpaceX載人航天的成功使得美國得以擺脫這種依賴,轉而回歸到本國的宇航力量。不過這一次背靠的不再是國有機構,而是私營公司。SapceX自誕生以來,已經創下多項顛覆式創新和行業記錄,而運營成本是表明其領先性的一項重要指標。據NASA和行星學會(The Planetary Society)的統計數據,與歷史上,以及現有的其他相關載人航天器相比,SpaceX的單個宇航員座位成本(每個座位的成本由該項目運營的總費用除以該期間內飛行的宇航員的人數得出,經通脹調整)實現了大幅下降。在歷史上,美國阿波羅(Apollo)飛船的單座成本高達3.9億美元,Space Shuttle的單座成本為1.7億美元,而現役的俄羅斯聯盟號(Soyuz)飛船的單座成本為8000萬美元。與所有的“前輩”和現役航天器相比,SpaceX的龍飛船2號(Space Dragon 2)的單座成本已經降低到5500萬美元。SpaceX首次載人飛行任務的兩位宇航員SpaceX載人航天的成功,及其在航天運營成本方面的顯著降低,充分表明該公司打破了國有科研與科技成果轉化的傳統模式,以及由此而生的創新成果。此外,從該案例我們還可以發現公共部門與私營創業公司的成功合作。在2010年,NASA啟動了“商業乘員開發”計劃,并資助數家公司開發載人飛船。在后來,該機構分別授予了SpaceX和波音公司31億美元和48億美元的合同,以開發新的航天器。將重要的航天任務交給一家2002年才成立的創業公司,并在過程中對SpaceX采取了放手管理的方式,足以表明NASA的“大膽”判斷和“慧眼識珠”。這種判斷收到了實效。據NASA在2019年的一項審計評估,SpaceX載人龍飛船的單座成本為5500萬美元,而波音公司Starliner飛船的單座成本為9000萬美元。而在本年度,SpaceX領先航天巨頭波音公司,實現了載人航天的領先一步。據悉,波音公司的Starliner飛船的首次載人飛行將在2021年4月進行。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也不斷推升著SpaceX估值的節節攀升。據CB Insights數據,SpaceX目前估值333億美元,在字節跳動(750億美元)、滴滴出行(560億美元)、Stripe(360億美元)之后,位列全球最具價值創業公司第四位。來源:資本實驗室作者:王進
        • 2020 6 Aug
          星鏈項目注冊人數超70萬 SpaceX向FCC申請將終端規模擴大至500萬
          星鏈項目注冊人數超70萬 SpaceX向FCC申請將終端規模擴大至500萬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正在全速推進星鏈(Starlink)項目,目標是通過覆蓋全球的衛星網絡提供高質量的寬帶服務。昨日,SpaceX 旗下全資子公司太空探索控股有限公司獲得了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的批準,允許在美國 6 個州測試星鏈的地面站,該公司預估將會在今年年底投入商用。在獲得 FCC 批準之外,SpaceX 還計劃增加連接星鏈地面站(或者用戶終端)的數量。早在今年 3 月份,FCC 批準公司部署 100 萬個終端的請求。而在昨天提交的修正中,SpaceX 要求 FCC 將這個數字提高到 500 萬。本次申請調整,SpaceX 希望 FCC 授權的用戶終端數量從 100 萬上升至 500 萬,但是對其他技術規格并沒有做出改變。早期版本的星鏈項目將需要用戶終端和 SpaceX 在全美各地建造的地面站,將互聯網流量從消費者輸送到網站托管數據中心。根據申請文件,SpaceX 透露,全美大約有70萬用戶已經注冊了互聯網服務,隱含的結論是,如果注冊人數上升,這個用戶數量可以超過委員會目前授權該公司運營的終端。這些用戶終端由SpaceX公司制造,尺寸大約為半米,信號強度在11.83GHz時為33.2dBi,在14.25GHz時為34.6dBi,采用右手圓極化,有效同向輻射功率(EIRP–單方向最大功率輸出)為38.2分貝-瓦。圓極化與線性極化不同,它在兩個方向上發射電磁波,形成類似 “開瓶器 “運動的模式。這使它們的雷達范圍更短,但可以防止波在與衛星通信時發生改變。SpaceX:全美“近70萬人”對其即將推出的Starlink服務感興趣SpaceX表示,其新興的衛星互聯網服務Starlink已經看到潛在客戶的“非凡需求”,全美“近70萬人”表示他們對該公司即將推出的服務感興趣。由于用戶的興趣超出預期,SpaceX于周五向聯邦通信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將授權用戶終端的數量從100萬臺增加到500萬臺。用戶終端是消費者用來連接到公司的衛星互聯網網絡的設備。這項要求是在SpaceX更新其Starlink網站一個半月后提出的,該網站允許感興趣的潛在客戶注冊,以接收有關該計劃的最新信息,并了解他們所在地區的可用性。注冊Starlink服務意味著只需提交電子郵件地址和郵政編碼,無需付費即可接收更新。Starlink是該公司雄心勃勃的計劃,計劃建設一個由大約12000顆小型衛星組成的互聯網絡,將高速互聯網傳輸到世界任何地方。迄今為止,SpaceX已經發射了500多顆星鏈衛星。除了將衛星送入軌道外,SpaceX還需要建立一個龐大的地面站系統和價格合理的用戶終端系統,以便讓用戶直接連接到自己的網絡上。SpaceX今年夏天開始對Starlink的服務進行私下測試,并表示“隨后將進行公開測試”。SpaceX在4月份告訴FCC(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Starlink“將在今年年底前開始在美國北部和加拿大南部提供商業服務,然后將在2021年迅速擴大到全球覆蓋范圍”。馬斯克標榜Starlink的網速可以與現有的地球服務相媲美,他在3月份表示,Starlink衛星寬帶延遲將低于20毫秒,足以支持競爭性的網絡游戲。衛星網絡是一項雄心勃勃的事業。正如SpaceX公司的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格溫·肖特維爾(Gwynne Shotwell)此前所說,“公司將花費大約100億美元或更多的資金”來建設Starlink網絡。在過去的幾年里,該公司一直在穩步地從私人投資者那里籌集資金,最近一次對SpaceX的估值為440億美元。然而,SpaceX告訴投資者,如果Starlink成功,該公司的衛星互聯網業務的目標市場總規模將達到1萬億美元。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最近表示,如果Starlink比預期的更成功,在最樂觀的情景下,SpaceX的估值可能高達1750億美元。本文轉載自“航天愛好者網”,原標題《星鏈項目注冊人數超70萬,SpaceX向FCC申請將終端規模擴大至500萬》
        • 2020 16 Sept
          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任務圓滿成功,“海星通”提供全程通信保障
          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任務圓滿成功,“海星通”提供全程通信保障2020年9月15日,我國在黃海海域采用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實施的海上衛星商業發射任務圓滿成功。中國衛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屬鑫諾衛星通信有限公司,使用中星16號高通量Ka頻段衛星為此次發射活動提供全程寬帶通信服務保障。此次海上衛星商業發射是我國商業航天史上的里程碑,為我國“一帶一路衛星互聯網”工程和“中國東方航天港”建設提供了技術保障和實施條件,為了讓更多的人觀賞到這一歷史性時刻,豪華客滾船“中華復興號”作為此次觀禮船可近距離觀看海上衛星發射活動,鑫諾衛星通信有限公司快速響應實施,旗下“海星通”海上衛星通信服務品牌在“中華復興號”船舶上為此次任務提供高達接收100Mbps,發射20Mbps的寬帶通信保障。中央電視臺音視頻直播信號、中國移動基站網絡信號等均通過“海星通”Ka高通量通信服務進行傳輸,高速、穩定的傳輸服務得到了用戶的一致好評。同時,“海星通”利用近百兆通信帶寬支撐船舶上1000余名乘客的寬帶互聯網絡接入。鑫諾衛星通信有限公司將持續優化衛星網絡平臺能力,利用衛星通信不受空間、地域限制的優勢,為海洋用戶提供高速、穩定、可靠的寬帶衛星通信服務。本文轉載自“鑫諾衛星通信有限公司”,原標題《長征11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任務圓滿成功,“海星通”提供全程通信保障》,作者 | 鮑亞靈
        • 2019 3 Apr
          5G如何賦能各行業?
          據“軍民融合技術轉移平臺”4月3日報道:5G如何賦能各行業?“5G”一詞自被提出后,一直廣受各界的關注,受熱程度有增無減。人們對5G給予了前所未有的期盼,因為5G是新時代的跨越,它能帶來超越光纖的傳輸速度,超越工業總線的實時能力以及全空間的連接。隨著5G技術的逐步成熟,5G技術將推動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關聯領域裂變式發展,在制造業、農業、金融、教育、醫療、社交等垂直行業將賦予新應用。1AR / VRVR/AR業務對帶寬的需求是巨大的。高質量VR/AR內容處理走向云端,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體驗要求的同時降低了設備價格,VR/AR將成為移動網絡最有潛力的大流量業務。雖然現有4G網絡平均吞吐量可以達到100Mbps,但一些高階VR/AR應用需要更高的速度和更低的延遲。5G的延遲減少了10倍,流量容量提高了100倍,網絡效率提高了100倍,5G可以解決這些問題,這對于大規模采用AR和VR至關重要。2制造業5G技術可以幫助制造業的生產操作變得更加靈活和高效,同時提高安全性并降低維護成本。這將使制造商能夠增強利用自動化,人工智能,增強現實和物聯網的“智能工廠”??梢酝ㄟ^5G移動網絡遠程控制,監控和重新配置受人控制和不受人控制的機器人。這將使機械和設備通過自我優化,簡化生產,規劃,供應鏈物流甚至產品開發來改進流程。下一代無線技術也可能推動增強現實(AR)的應用,因為5G網絡提供持續增強圖像質量所需的高帶寬和低延遲。在工廠環境中,這意味著AR可以支持培訓,維護,施工和維修。例如,位于愛沙尼亞塔林的愛立信工廠采用AR進行故障排除,以幫助降低故障成本并減少生產停機時間。據報道,采用AR可將生產率提高50%。隨著網絡繼續采用5G,將會出現更多的制造業5G應用場景。三星和AT&T合作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創建了美國首個以制造業為主的5G“創新區”。該測試場旨在展示5G如何影響制造業。3能源與公用事業5G可以為能源生產,傳輸,分配和使用帶來創新的解決方案。它還有望帶來下一波智能電網功能和提高效率。5G技術可以通過低成本聯網集成許多未連接的耗能設備。這將改善電網監測并使預測能源需求更加準確。通過更多連接的智能電網,能源管理將變得更加高效,從而降低電力峰值和整體能源成本。此外,5G顯著延長了電池相關設備的使用壽命,有時長達10年。這使得物聯網傳感器的大規模部署成為能源行業更實用的解決方案。例如,泄漏檢測器可以沿管道放置,允許連續監測,可以防止破壞性泄漏并減少人為干預的需要。這也將提高安全性。5G還支持使用無人機監控和維護生產資產的傳輸,從而改善電網正常運行時間。僅此一項就可以使成本降低30%。4農業世界各地的農民正在使用物聯網技術來優化農業過程,如水管理,灌溉施肥,牲畜安全和成熟度監測,作物交流和空中作物監測。5G技術可以促進物聯網設備的采用,從而實現這一目標。5G可以為農民提供實時數據,以監控,跟蹤和自動化他們的農業系統,從而提高盈利能力,效率和安全性。在農業等高風險行業,這些產量和精度的提高至關重要,特別是當氣候變化給全球農民帶來新的威脅時。目前可用的技術還不夠先進,無法應對智能農業所需的大量數據和速度。這是因為農村地區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缺乏可用的網絡。例如,在英國,大約80%的農村地區4G范圍之外。在美國,截至2015年,農村地區超過一半的美國人無法使用寬帶服務。值得注意的是,農業產業必須比大多數行業等待更長時間才能看到5G的好處,因為5G網絡將主要部署在城市地區。估計5G將在未來三到四年內來到農村地區。5零售移動購物在全球消費者中非常受歡迎。超過1億美國人在2018年在智能手機上購物。由于4G / LTE,這種向移動購物的遷移很大程度上已經發生。想象一下,如果移動連接速度提高10倍,移動購物體驗會受到怎樣的影響。5G可以打開VR更衣室的大門,以及商店和家中的AR體驗。5G的低延遲使移動AR / VR應用在沒有暈車的情況下可以在使用當今技術時獲得一些經驗。使用5G,您可以在家中舒適地試穿一系列服裝。到2020年,全球零售展示的AR和VR應用支出預計將達到約59億美元。6媒體與娛樂5G將在多個層面上顛覆媒體和娛樂,包括移動媒體,移動廣告,家庭寬帶和電視。它對于改善AR / VR等新興互動技術的體驗也至關重要。由于5G的低延遲,流式視頻不太可能停止或卡頓。在5G網絡上,電影下載將從平均7分鐘減少到僅6秒。在瀏覽社交媒體,游戲,流媒體音樂以及下載電影和節目時,5G將為人們節省每月平均23小時的加載時間。擴展的AR / VR體驗還可以為內容制作者創建一個新的渠道以吸引消費者,允許人們通過虛擬物品和角色以不同的方式與媒體聯系 - 而5G將促進這些體驗。根據Ovum進行的一項研究,未來十年,全球媒體行業將通過5G技術實現的新服務和應用獲得驚人的765億美元累計收入。7醫療5G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改善全球醫療保健,同時提高醫療行業的效率和收入。據估計,在醫療保健領域使用5G技術將在2026年創造76億美元的收入機會。醫療系統需要更快,更高效的網絡來跟上它處理的大量數據,從詳細的患者信息到臨床研究,再到高分辨率的MRI和CT圖像。到2020年,醫療行業將產生大約2,314艾字節的數據, 即2.314千萬億千兆字節。5G的低延遲可以在不降低網絡速度的情況下傳輸大量數據。5G還可以使遠程監控設備(如可穿戴技術)在將患者健康數據實時發送給醫生的同時,擁有更長的電池壽命。醫療保健提供商可以將這些數據與環境數據(例如空氣質量)相結合,通過圍繞患者所在地的5G物聯網傳感器收集,以創建更全面和適應性的護理方法。遠程機器人手術也可以改善。由于這些過程需要高清圖像流,因此低延遲和高吞吐量通信至關重要。5G網絡可以促進遠程手術程序,因為它們可以實現無滯后和超快速連接。8運輸將公共和私人車輛與5G聯網可以改變人們和貨物在世界各地旅行的方式。從公共巴士到私人物流車隊,5G技術可以提高運輸系統的可視性和控制。隨著5G網絡變得越來越普遍,城市將獲得對其運輸系統的實時,端到端可視性的訪問權。5G可以增強車輛與車輛(V2V)的通信,這是改善在新興的無人駕駛世界中道路安全的關鍵組成部分。V2V通信必須實時進行,因為毫秒可能會導致近距離呼叫和致命碰撞。實現這種高速互連需要車輛在彼此之間傳輸大量數據而沒有任何滯后。5G網絡可以通過其可靠性和低延遲實現這一目標。5G還可以在車輛與基礎設施(V2I)通信中發揮關鍵作用。V2I通信將車輛與交通信號燈,公交車站甚至公路本身等基礎設施連接起來。這可以改善交通流量,減少外部危險因素,增加車輛反應時間,提高公共交通效率。9金融服務隨著金融機構越來越關注移動運營,5G技術有望加速從內部運營到客戶互動的數字化。5G帶來的安全性和速度的提高可以讓用戶立即在他們的設備上進行支付交易, 比現在的任何流程都要快得多。5G還可以使遠程出納成為可能。這將使客戶能夠通過視頻會話獲得個性化關注,而無需前往銀行的分支機構。5G聯網可以允許可穿戴設備與金融服務共享生物識別數據,以便立即準確地驗證用戶身份。這可能導致生物特征認證中的誤報減少。5G技術還可以為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個人銀行服務鋪平道路,這可以根據用戶的消費習慣為用戶提供財務建議。10保險5G可以幫助保險公司全面做出更有效,更有把握的決策,因為他們可以獲得更準確的數據。該技術可以使保險公司實時跟蹤貨運,改變保險公司評估商業和海上保險的方式。通過更有效的數據共享,健康和人壽保險公司可以在提供報價時做出更明智,更準確的決策。隨著可穿戴的5G連接醫療保健設備的普及,健康保險公司可以提供“積極強化”政策,如果維持一定程度的活動或健康,保費將會降低。隨著5G迎來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車輛的新時代,實時數據和報告可以在客戶意外發生后立即發送給汽車保險公司。這將允許汽車保險公司更有效地調查和解決索賠。11云計算由于移動設備的低吞吐量,高延遲和不一致的連接性,云應用程序在功能和特性方面經常被淡化。5G網絡可以提高基于云的應用程序的響應能力,可伸縮性和靈活性。移動應用程序可能比以往更加復雜。5G的超低延遲和高吞吐量將使云計算體驗與桌面企業LAN連接相媲美 - 甚至是最佳。它甚至可以增強當今的云計算功能,這些功能通常仍會遇到延遲問題和網絡可訪問性問題。12旅游業5G正在為“智能旅游”概念的出現提供無線基礎設施。它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目的地,并為他們提供更多身臨其境的體驗。許多旅游組織已經在研究和開發5G連接技術,以改善其旅游目的地。例如,英格蘭西部聯合管理局已經為巴斯和布里斯托爾的主要旅游景點提供了500萬英鎊的獎勵,用于試驗AR / VR體驗。BBC,Aardman和布里斯托爾大學將致力于該項目的內容和技術開發?!跋胂笠幌?,一個虛擬的羅馬士兵向你展示羅馬浴場周圍,現在想象一下你手機上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移動360度,這就是5G技術可以提供的,”英格蘭西部市長蒂姆鮑爾斯說。愛立信與俄羅斯領先的電信運營商Rostelecom 合作,在圣彼得堡的冬宮博物館部署了一個5G試驗網絡,該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之一。愛立信的5G技術目前正用于增強博物館之旅,甚至還可以通過遙控機器人來恢復藝術。13公共安全5G可以增強公共安全能力,從而縮短應急響應時間。通過5G網絡,諸如實時視頻,安全通信和媒體共享等應用可用于在緊急情況下協助第一響應者。面部識別和車牌掃描也可以得到顯著改善。5G網絡可以改善公共安全社區內的信息共享,通過身體監控,無人機,群聊,文件共享和位置共享實現安全可靠的視頻共享。5G和物聯網技術還可以推進指紋傳感器,這有助于識別罪犯或受害者。在災后情況下,5G連接的無人機將能夠提供救援物資并協助尋找失蹤人員。增強的傳感器,攝像頭和其他自動化設備網絡將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任何公共安全情況,從而有可能使世界各地的城市更加安全。14車聯網車聯網價值鏈中的主要參與者包括:汽車制造商、軟件供應商、平臺提供商和移動運營商。移動運營商在價值鏈中極具潛力,可探索各種商業模式,例如平臺開發、廣告、大數據和企業業務。傳統汽車市場將徹底變革,因為聯網的作用超越了傳統的娛樂和輔助功能,成為道路安全和汽車革新的關鍵推動力。驅動汽車變革的關鍵技術—自動駕駛、編隊行駛、車輛生命周期維護、傳感器數據眾包等都需要安全、可靠、低延遲和高帶寬的連接,這些連接特性在高速公路和密集城市中至關重要,只有5G可以同時滿足這樣嚴格的要求。在車聯時代,全面的無線連接可以將諸如導航系統等附加服務集成到車輛中,以支持車輛控制系統與云端系統之間頻繁的信息交換,減少人為干預。5G有可能成為統一的連接技術,滿足未來共享汽車、遠程操作、自動和協作駕駛等連接要求,替代或者補充現有連接技術(例如目前正在美國被授權使用V2V技術的5.9GHz DSRC)。在車輛實現完全自動駕駛之前,5G將支持以下應用案例:圖片來源華為《5G十大應用場景白皮書》案例:2017年2月,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召開之前,華為和德國航天中心(DLR)在慕尼黑共同測試了5G自動駕駛,結果顯示,5G V2X超低時延超高可靠連接可以避免車輛之間發生碰撞。2017年6月,中國移動、上海汽車和華為共同首次展示了5G遠控駕駛。上汽集團的智能概念車iGS搭載了華為5G解決方案。在5G超低時延(小于10毫秒)的支持下,轉向、加速和制動等實時控制信號得到了保障。15無人機在當前4G網絡時代,我們已經將無人機運用在了多種場景中,包括地震、洪水、泥石流、火災等搶險救援工作,而有了5G網絡的速度,無人機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完成更出色的救援任務。為滿足未來更加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無人機應用需求,將對移動通信網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相比較4G網絡,5G網絡能夠滿足絕大部分無人機應用場景的通信需求,5G 能夠讓無人機的聯網做得更好、更完善,并驅動多類場景應用升級。來源:數據觀
        • 2019 22 May
          走向世界的北斗三號系統服務,敲黑板、劃重點!
          走向世界的北斗三號系統服務,敲黑板、劃重點!來源 | 我們的太空(ourspace0424)作者 | 盧 鋆2018年底,北斗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主任向全世界宣布,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開始提供全球服務。北斗三號提供全球服務新聞發布會北斗三號究竟能提供哪些服務呢?讓我們從世界四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始說起。四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那些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美國GPS?還有呢?讓我告訴你們吧,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歐洲伽利略系統,以及我國自主建設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并稱四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核心供應商。四大系統均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古有司南,今有北斗人類一直在尋求導航的手段,最初人們只能通過目視或觀測自然現象來確定方位。一首歌在耳邊響起,遠方的星星,請為我點亮希望的燈火啊啊啊~好像耳邊又響起另外一首歌,夜空中最亮的星,請照亮我前行~后來,有了簡單的儀器。眾所周知,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而中國最古老的指南針是司南。(要是可以隨身攜帶司南就好了)今天,我們有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不論是白天還是黑夜,不論在戈壁沙漠還是茫茫大海,北斗都會告訴我們在哪兒,并告訴我們回家的路!大家仔細看看北斗的標識,與司南和北斗七星的圖片作個對比,發現沒?北斗標識,上有北斗七星,中有磁石司南?。≒S:由衷的贊嘆北斗是中國對世界的又一貢獻)看,魯濱遜漂流在海上,眺望著遠方說,我并不孤獨,北斗指引我回家的路。北斗人說,北斗未來將共提供5大服務,既有國際通用服務,又有北斗特色設計,包括RNSS、SMS、SBAS、SAR、PPP,目前已提供RNSS服務、SMS服務。咦,這些聽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英文縮寫分別指的是什么呢?且讓我來給你一一揭密。北斗系統服務示意圖1、RNSS-衛星無線電導航服務RNSS是衛星導航系統可提供的基本導航服務,包括基本的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用戶接收RNSS信號,自主完成距離測量,并進行位置、速度等參數解算,以實現定位、測速和授時功能。四大全球系統及日本、印度等區域系統均可提供RNSS服務 (大家都會?。┬l星無線電導航全球范圍北斗衛星可視數量目前,北斗可向全球用戶提供優于10米的定位服務,在亞太地區,由于可觀測到更多的北斗衛星,還可提供優于5米更高精度服務。2、SMS-短報文通信服務北斗可提供SMS服務,這是北斗的獨家秘笈。從北斗一號,到北斗二號,再到北斗三號,北斗SMS功力不斷提升。 (就我會哦?。┍倍稴MS服務,分為向亞太區域用戶提供的SMS和向全球用戶提供的SMS服務。區域SMS采用RDSS體制,用戶無法獨立完成距離解算,用戶要向GEO衛星發出定位請求和信息,衛星轉發至地面中心,地面中心完成用戶位置解算,并將位置和相關信息通過衛星回傳給用戶。短報文通信服務(區域)示意圖這樣一來,北斗既能讓用戶“知道我在哪”,也能“知道你在哪”。(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找不著我了:-D)那么,北斗獨家秘笈的功力有多強呢?茫茫海域上,我國有4萬余艘漁船裝有北斗接收機,海上其他通信手段價格昂貴,北斗方便易用且價廉,漁民可方便地跟漁業管理部門進行通信,報告位置、漁情等信息,或和家人通信報平安,被漁民稱為海上“保護神”?,F在,我國漁民祈求平安有了神器,一拜媽祖,二拜北斗。北斗系統是漁民的“保護神”2008年汶川地震時,災區通信基站等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北斗依靠獨門絕技,發出災區傳出的第一條信息,并在后續實施搜救中發揮重要作用。2008年,汶川地震災區傳出第一條信息但與RNSS服務不同的是,RDSS采用有源體制,用戶容量受限,所以,北斗三號相對于北斗二號區域SMS服務,容量進行了大幅擴展。再來看看北斗全球SMS服務,采用通信和導航相結合體制,通過MEO衛星實現全球覆蓋。相信,北斗SMS服務向全球擴展,必將為全球用戶帶來更多福祉。短報文通信服務(全球)示意圖3、SAR-國際搜救服務北斗國際搜救服務按照國際海事組織搜救衛星系統標準建設,利用MEO衛星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 ,北斗系統將有6顆衛星搭載搜救載荷,實現全球一重覆蓋。就是說,全球任何一個地點的用戶,都可以向至少一顆衛星的信標發出求助信號 。國際搜救服務示意圖目前,美、歐、俄都已經或即將提供中軌搜救服務,加入北斗后,四大系統可聯合為用戶提供更加可靠的搜救服務,這對于生命安全領域極為重要。一般來說,衛星搜救系統的定位精度為公里級,可加上咱們北斗/GNSS定位,搜救和定位功能結合,可將定位精度提升到米級,極大提高搜救精度和效率。此外,北斗系統專門設計反向鏈路,可向遇險人員發送反饋信息,告知其求救信息已被收到,可有效增強遇險人員的獲救信心。4、SBAS-星基增強服務對于民航等生命安全高價值用戶,需要提供增強和完好性服務, 一旦系統發生問題導致能力降級,在定位精度下降超過閾值時,系統應在一定時間內向用戶報警,確保用戶使用安全 。北斗星基增強按照國際民航標準要求,可提供更高精度、更高完好性的導航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美歐俄等系統的衛星導航系統和星基增強系統都是獨立建設,只有中國是基于北斗高軌衛星的資源優勢,一體提供SBAS服務,很好地實現了功能融合和集約高效。5、PPP-精密單點定位精密單點定位是北斗特色高精度服務,通常,衛星導航系統能夠提供10米左右的定位精度,而PPP精度更高,可以提供靜態厘米級、動態分米級的高精度服務。相對于地基增強系統,星基高精度增強具備廣域覆蓋、精度均勻、所需地面站點較少的特點。目前,四大全球系統,只有我國北斗和歐洲伽利略系統可內嵌提供PPP服務。介紹完北斗系統的五大服務,和其他三大全球系統比一比!北斗服務功能高度聚合,是不是很贊!作為北斗主創團隊成員,有點小小的驕傲呢!北斗作為國際GNSS大家庭核心成員,其特色化的設計、多樣化的服務,相信一定能夠完美實現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目標!加油!)盧  鋆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博士,北京跟蹤與通信技術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國家北斗重大專項地面試驗驗證系統副總設計師、國際合作專家組副組長,長期從事北斗系統總體設計、北斗國際兼容互操作協調、系統試驗驗證等工作。
        • 2019 2 July
          解讀航天任務徽章中的“秘密”
          解讀航天任務徽章中的“秘密”來源 | 太空夢想作者 | 趙巖、嚴曲很多航天愛好者都喜歡收集歷次太空任務的徽章。很多收藏者認為,當不能洞察保密任務的性質時,任務徽章有時能夠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下圖中是一枚來自NASA的徽章,它是為紀念1994年9月9日下午6:22:55開始的STS-64任務而誕生的。此次飛行任務繞地球軌道176圈,歷時10天22小時49分鐘57秒,飛行了7,242,048公里,于1994年9月20號下午5:12:52成功返航。雖然STS-64距離我們的年代已經久遠它的資料也已經逐步被解密公開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假裝穿越到1994年通過徽章上的蛛絲馬跡和充滿隱喻的“神秘線索”去探索任務中的點滴信息徽章解讀1徽章最外一圈黑底紅框的同心圓上有6個名字,它們代表著STS-64任務的六位乘員。其中,前排中間為指令長Richard N. Richards,前排左一為航天飛機駕駛員L. Blaine Hammond Jr.,前排右一是任務中唯一的女航天員Susan J. Helms,她的身份是載荷專家,后排全部為任務專家,從左至右分別分:Mark C. Lee, Jerry M. Linenger和 Carl J. Meade。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任務中的Susan后來成為第一個進入國際空間站的女航天員,同時也是單次艙外活動持續時間最長的女航天員。STS-64任務乘組2在徽章的中央位置,一眼能看到的就是航天飛機,它提示這是一次由航天飛機完成的太空任務:STS-64任務乘組搭乘“發現號”航天飛機從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照逻€描述了“發現號”航天飛機有效載荷艙與地球的相對姿態。在航天飛機有效載荷艙位置發出的金黃色光芒代表著它的主要載荷——激光雷達太空技術實驗(Lidar In-space Technology Experiment,LITE)系統。LITE是一種激光雷達(光探測和測距)的系統,使用激光脈沖替代無線電波,去研究地球的大氣層,徽章中部三根金射線代表它使用的是一種三波長激光器。激光雷達首次太空飛行技術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該科學計劃是NASA針對行星地球研究任務的一部分。LITE儀器在軌運行53小時,產生了超過43小時的高速率數據。云結構、風暴系統、塵埃云、污染物、森林燃燒、地表反射率等方面的觀測成果空前豐富。研究地點包括北歐、印度尼西亞和南太平洋、俄羅斯和非洲上空的大氣層,來自20個國家的65個小組還使用了地面和飛機儀器以驗證LITE數據。3徽章左中部被機械臂抓握的黃色衛星是“航天飛機指向自主研究工具天文201衛星(Shuttle Pointed Autonomous Research Tool for Astronomy-201,SPARTAN-201)”。在任務的第五天,它通過遙控機械臂被釋放到太空中印度次大陸上空130海里的位置。這艘自由飛行器在距離“發現號”航天飛機40英里的地方停留了兩天多。SPARTAN-201被設計用來收集太陽風的加速度和速度數據,并測量太陽日冕的各個方面,在返回地球后科學家們回放了它內部記錄的數據。4徽章左右兩邊對稱位置有兩位穿著艙外航天服的航天員,仔細看發現艙外服背包下方有兩個小三角,仿似為艙外增加了一股生動的運動力。STS-64任務中確實執行了一次出艙活動,這也是航天飛行項目的第28次艙外活動(Extra-vehicular activity,EVA)持續時間為6小時51分鐘,任務專家Lee 和 Meade在9月16日完成。航天飛機任務歷史上有過很多次EVA活動,為什么STS-64任務的徽章上要特意強調EVA這個場景呢?艙外服環控生保背包下方有代表著什么意義呢?因為,STS-64任務不僅標志著太空雷達技術實驗的首次飛行完成,而且代表著十年磨一劍后,美國再次成功地執行了非系繩的出艙活動?!白杂商枴眹H空間站時期,根據洛克希德公司與NASA的合同,為了避免萬一航天員在執行EVA時脫韁而出的風險,需要提出相應的自救解決方案,作為第一用戶的三位航天員提出了SAFER理念并設計了該設備 (Simplified Aid For EVA Rescue,SAFER),它被命名為“簡化的EVA救援設備”。在STS-64出艙活動中,載荷專家Mark和Meade對這款設備再次進行了測試,為了改進它的效能,距離上一次1984年的STS-51-A任務首次非系繩EVA已經整整過去了十年。說起太空行走過程中,航天員與航天器失去安全臍帶維系的這種緊急情況,更多人可能熟悉的是載人機動裝置(Manned Maneuvering Unit,MMU), MMU能夠噴出氮氣以此來實現無系繩太空行走,可以說是一個單人小型飛行器。但是,它的重量達到140千克,復雜和龐大的結構不僅大大地限制了航天員四肢的移動,而且導致了航天員不能頻繁地出艙活動。由此,三名航天員設計了這款簡化救生系統。航天員在測試SAFER設備SAFER是一種小型、自給自足、推進背包(噴氣背包)系統,它僅重38公斤左右,但是它也能提供自由飛行的機動力,能提供至少每秒3米的總速度(delta-v)變化,幫助航天員返回飛船,這就是為什么徽章中會有艙外服旁兩個小三角的原因。SAFER此后還多次在航天飛機EVA中被測試,而國際空間站出艙活動中,每次航天員穿著艙外移動單元(Extravehicular Mobility Unit,EMU)都會結合SAFER使用,幸運地是,至今還沒有出現需要它的緊急情況。另外,此次STS-64任務“發現號”航天飛機貨艙中其他有效載荷有:航天飛機羽流撞擊飛行實驗(SPIFEX),評估軌道飛行器的反應控制系統推進器的羽流效應;一個33英尺(10米)長的用于航天飛機機械臂的儀器擴展;一個機器人操作處理系統(ROMPS),它也是美國第一個在太空操作的機器人系統,安裝在兩個與貨艙壁相連的特殊(氣體)罐中;除此之外,“發現號”上還帶有其他一些實驗載荷,但是因為它們都沒有LITE、SPARTAN-201、SAFER具有代表性,因此也并未被描畫在徽章之中。通過一枚徽章可以重溫一段歷史,通過一枚徽章也可推測到任務目的,通過一枚徽章也了解航天發展的歷程?,F在,這里有一枚來自我們國家航天飛行任務的徽章,您能從中解讀出哪些信息呢?End本文轉載自“太空夢想”,原標題《解讀航天任務徽章中的“秘密”》,記者 | 趙巖、嚴曲
        • 2019 22 Aug
          中國腦機接口比賽“開鑼”,腦機接口技術真的火起來了
          中國腦機接口比賽“開鑼”,腦機接口技術真的火起來了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編輯:陳小柒審核:管晶晶選手們頭戴腦電帽,雙眼緊盯電腦屏幕,搜索快速閃爍的目標字符。盡管身體紋絲不動,腦機接口技術已捕捉到他們腦電波的變化。8月20日至25日,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舉行??犰诺摹癇CI腦控機器人大賽暨第三屆中國腦機接口比賽”在大會期間正式“開鑼”,賽事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科學部、中國電子學會、清華大學醫學院共同主辦。要說參觀今年腦機接口比賽的感受,一句話:腦機接口技術真的火起來了。比賽規模遠遠勝于往屆“這次比賽有2000多人次參加技能賽的初賽,一共產生40名選手來大會參加決賽。同時還有400多個賽隊參加了技術賽初賽,賽出16強來大會參加技術賽的決賽?!贝舜文X機接口賽事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高小榕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從比賽規模來看,今年遠勝往屆。話說回來,今年技能賽和技術賽分別怎么比呢?“如果把腦機接口技術比作賽車的話,那么技能賽比的是人,技術賽比的是車?!弊鳛橘愂禄I備工作人員,清華大學醫學院科研助理吳昊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吳昊霖介紹,技能賽設置了運動想象、SSVEP、P300三種比賽范式,分別以不同方式測試選手使用腦機接口設備的能力。以運動想象比賽為例,選手頭戴腦電帽,僅在大腦中想象左手或右手的運動,借助腦機接口技術識別選手意圖,電腦屏幕上虛擬的左手或右手會做出相應運動。它比的是選手用意識來操控虛擬左右手運動的能力。技術賽比的是團隊設計的腦機接口相關算法的性能。進入技術賽的決賽團隊,大多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他們有的關注腦機接口研究,也有的從事深度學習技術研究。決賽選手在激烈緊張地進行比賽的同時,比賽區外也吸引了滿滿一大批饒有興趣的參觀者,不少人好奇地向工作人員問這問那。腦機接口進入“技術爆發期”這種“熱度”,或許得益于前不久腦機接口領域的一些重要進展。北京時間7月17日,“科學狂人”埃隆·馬斯克創立的Neuralink公司發布腦機接口系統;7月底,國際期刊發表了美國科學家“語音解碼器”相關研究,該研究利用腦機接口分析大腦信號來判斷人們在說什么,臉書是研究的資助方之一?!坝捎诋a業界巨頭的關注和相關研發成果的公布,今年腦機接口技術得到很好的科普,大家對腦機接口技術的興趣高漲?!痹诟咝¢趴磥?,這是好事。高小榕認為,目前腦機接口技術已經進入第三階段。第一階段是科學幻想階段,第二階段是科學論證階段,當下的第三階段主要聚焦用什么技術路徑來實現腦機接口技術,將出現各種各樣的技術方法,也就是所謂的“技術爆發期”?!澳X機接口技術將在人與機器之間架起橋梁,并最終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因此將創造巨大價值。這是科技巨頭關注和投資腦機接口技術的重要原因?!辟愂聟f辦方博??悼萍加邢薰荆∟euracle)負責為此次大賽提供腦機接口信號采集設備和數據分析平臺,該公司總經理黃肖山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黃肖山介紹,目前在醫療領域,腦機接口技術已開始臨床應用階段,并往商業化角度發力,教育和娛樂領域也有一些相關應用?!斑@次腦機接口比賽的舉辦,會進一步促進社會對腦機接口技術的關注,增進公眾對腦機接口技術的了解,同時推動國內腦機接口科研團隊之間的交流?!眳顷涣卣f。
        • 2019 12 Oct
          NASA要支持建設商業空間站
          NASA要支持建設商業空間站來源 | 航小宇(hangxiaoyucasc)招標文件草稿提出要支持建設面向NASA等多家用戶的商業空間站,從而讓NASA能夠逐步擺脫國際空間站NASA10月3日發布一份招標文件草稿,要支持建設商業性空間站。該招標項目稱為“低地軌道商業目的地建設自由飛行器”,是該局“下一步探測空間技術伙伴關系”(NextSTEP)計劃的一部分。相關廠家需在10月30日前就該招標文件草稿發表意見。正式招標文件預計將在11月18日前后發布。該項目意在支持在低地軌道建設獨立于國際空間站的商業設施,因此才有了“自由飛行器”這一叫法。招標文件草稿指出,作為6月份宣布的低地軌道商業化倡議的一部分,這項工作的目標是“發展和驗證低地軌道商業目的地技術和市場”。那一倡議還包括另一項NextSTEP計劃招標,所針對的是將加裝到國際空間站上的商業艙段。招標文件草稿指出,“NASA尋求能在低地軌道建立起多個由私人擁有和運營并具有長期商業可行性的目的地,向包括政府在內的多方用戶提供服務”;“NASA尋求盡可能逐步擺脫完全依靠國際空間站的局面,并通過從商業所有和運營、能向商業市場和NASA提供廣泛產品和服務的目的地采購服務,以高成本效益滿足其遠期低地軌道需求”。NASA指出,它打算簽發一項或多項商業空間站初步論證合同。該局稱,在就國際空間站新增商業艙段和自由飛行器未來有可能給NASA帶來的能力做出一項綜合決策后,中標廠家可能會拿到未來的“任務訂單”。NASA打算在2024財年前在國際空間站商業艙段和自由飛行器項目上投入總共5.61億美元。該局在其2020財年預算案下為整個低軌商業化工作申請了1.5億美元經費,盡管9月26日由參院撥款委員會通過的參院版NASA撥款法案只擬為這項工作撥款1500萬美元。NASA希望其低軌商業化工作(包括制定新的國際空間站商業利用收費標準,比如私人造訪該站將如何收費)將幫助為商業空間站建立起更廣泛的商業可行性,進而讓NASA能最終停用國際空間站,成為那些商業設施的一個用戶。
        在線留言
        • 您的姓名:
        • *
        • 電話:
        • *
        • 詳細說明:
        • 內容
             
        Copyright ?2018 - 2023 西安欣創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業云服務
        進入手機網站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